特视热点

什么是鹦鹉热病?鹦鹉热病到底有多可怕?看完吓一跳!

来源:达达搜·小芳 时间:2021-10-06 20:04 阅读

据“丽水疾病防控”10月5日消息,自9月上旬开始,浙江丽水市中心医院和丽水市人民医院先后收治7例畏寒、发热、全身乏力症状病例。

丽水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健康时报记者,“经实验室基因检测,确诊为鹦鹉热病,目前在医院治疗,暂未发现其他病例。”

鹦鹉热病

  • 什么是鹦鹉热病?

据“丽水疾病防控”介绍,鹦鹉热是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是人类、鸟类及一些哺乳动物均易感的自然疫源性衣原体病,原是鸟类的特种传染病,可传播于人,主要是由排出衣原体的鸟类及其污染物引起人类感染的,也是典型的动物源性传染病。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

上述负责人告诉健康时报记者,鹦鹉热病在丽水市是首次发现,目前还没有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起人类的鹦鹉热、鸟类的鸟疫,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

  • 鹦鹉热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丽水疾病防控”介绍,鹦鹉热的传染源主要为鸟类,包括鹦鹉、长尾鹦鹉、相思鸟、金丝雀、鸽子、海鸥及其它鸟类,鸭等家禽也可成为传染源。病人咳出的痰对他人有传染性,所以也是传染源。

“目前我们还在做进一步筛查检测,一方面是做好家禽、粪便等外环境的监测,第二是发现了疫情后对禽类及时扑杀和消毒,然后是对确诊病例的隔离治疗。”该负责人告诉健康时报记者,鹦鹉热患病的话持续时间还是比较长的,鹦鹉热衣原体侵入人体后,潜伏期一般为7-15天,短者3天,最长可达45天。

  • 如何防范鹦鹉热病?

“目前疾控中心要做好监测和禽类粪便采样等,看具体感染情况怎么样。”上述负责人表示。

丽水市疾控中心提醒,预防本病主要是勿与病鸟接触,进口的鸟类应检疫。治疗可用四环素族、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对发生过感染的场所和房舍,给予检疫监督和消毒处理。在家禽和鸟类运输前后,应在饲料中掺拌四环素,以加强预防作用。必要时尚需采取检疫和进行隔离观察等措施。病例应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此前消息

湖南长沙县一名农妇不明原因发高烧、咳嗽,肺部重度感染,生命垂危,竟是因为家里养的鸡鸭。

36岁的小芳是湖南长沙县人,前段时间突然发烧、咳嗽,体温最高时候有41℃,在当地医院就诊,CT显示肺部重度感染,紧急转入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ICU)。

小芳入院时,高烧不退,神智谵妄、胡言乱语,肺部重度感染、呼吸困难,还伴有肝脏、肾和神经系统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生命垂危。

李建民主任团队立即为其制定诊疗方案,一边立即予以高流量氧疗辅助通气、抗感染等各项紧急救治,一边详细了解病史,经床旁纤支镜取标本,做病原微生物宏基因检测,发现这不是一例普通的肺炎,而是罕见的鹦鹉热衣原体感染,鸟类传播的可能性大,经一步步抽丝剥茧般的询问,终于找到导致小芳患上鹦鹉热的真正的元凶——家禽。

小芳家人表示,家里有十几只鸡和鸭,都是小芳在饲养,经常需要清理粪便,但她没有戴口罩和手套的习惯,洗手也很随意,但农村谁家没养鸡鸭,没想到还能染上重病,一开始还以为小芳是患上了比较严重的感冒。

找到了病因,复杂的病情就不再是难题,科室立即制定了针对鹦鹉热的有效治疗,经过治疗小芳很快好转,转危为安,于8月6日康复出院。

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ICU)曹君副主任医师介绍,“鹦鹉热”又称饲鸟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由鹦鹉感染病菌并最终感染给人类。这种病比较罕见,临床发病率不高,目前已发现鸽子、金丝雀、相思鸟、红雀甚至鸡、鸭等鸟类和家禽都可以传播。

曹君副主任医师表示,鹦鹉热的临床表现既像伤寒又像肺炎,常见症状为高热、恶寒、头痛、肌痛、咳嗽,疾病潜伏期一般为5~15天,长者可达4周。少数患者会发生肝脏、心脏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导致肝功能异常、黄疸、心肌炎、甚至出现嗜睡、谵妄、木僵、抽搐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曹君副主任医师提醒,在饲养家禽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卫生,做好戴口罩、规范洗手等防护措施,防止吸入干燥的家禽粪尘土。在月经期、感冒、疲劳等免疫功能下降避免接触鸟类和家禽,出现“鹦鹉热”类似的临床症状,应及早去医院就诊。

曹君副主任医师介绍,近年来,呼吸感染疾病的变化,疑难危重症感染病例增多,宏基因检测等精准的检测技术能及时发现病因、对症治疗,从而迅速改善病情,减少气管插管率,避免病情恶化,改善预后,提高救治率。

分享或转载请并注明出处:https://news.teshi168.com/hot/1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