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尺男儿”到底有多高?
人们常说“堂堂七尺男儿”。依照现在的尺来计算,七尺差不多2.3米,这可是一个相当高的身高了。难道古人都和现在的姚明差不多高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原来,古代的尺与现在的尺在长度上并不相同。在古代,一尺约长23厘米,而现在的尺,一尺约长33厘米。可见,古代的一尺与现代的一尺相差1厘米左右。所以,古人常说的“七尺男儿”,比如曹操,其实只有一米六多点儿而已。事实上,“七尺”在古代是比较正常的身高。当然,有正常的,也就有不正常的。例如关羽,他身长“九尺半”,也就是约有2.18米高,这在今天看来也算是稀有的大高个了。
“七尺男儿”到底有多高?
人们常说“堂堂七尺男儿”。依照现在的尺来计算,七尺差不多2.3米,这可是一个相当高的身高了。难道古人都和现在的姚明差不多高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原来,古代的尺与现在的尺在长度上并不相同。在古代,一尺约长23厘米,而现在的尺,一尺约长33厘米。可见,古代的一尺与现代的一尺相差1厘米左右。所以,古人常说的“七尺男儿”,比如曹操,其实只有一米六多点儿而已。事实上,“七尺”在古代是比较正常的身高。当然,有正常的,也就有不正常的。例如关羽,他身长“九尺半”,也就是约有2.18米高,这在今天看来也算是稀有的大高个了。
古人称七尺男儿到底是多高?
古代每个朝代尺的长度都不一样,所以七尺的高度也不相同,据《吕氏春秋.季夏纪.古乐篇》记载,中国古人按乐律的音频为“黄钟”的乐器长度来确定尺的长度,所以古尺又称乐尺、律尺、黄钟尺。是度量横制定的基础。
后来,历代尺度因时代不同又各有所差异。和现在的尺寸差距也每个朝代都不一样。
1、商代:
1尺=16.95cm,7尺=118.65cm
2、周代:
1尺=19.91cm,7尺=139.37cm
3、秦时:
1尺=23.1cm,7尺=161.7cm
4、汉时:
1尺=21.35—23.75cm ,7尺=149.45cm—166.25cm
5、三国:
1尺=24.2cm,7尺=169.4cm
6、南朝:
1尺=25.8cm,7尺=180.6cm
7、北魏:
1尺=30.9cm,7尺=216.3cm
8、隋代:
1尺=29.6cm,7尺=207.2cm
9、唐代:
1尺=30.7cm,7尺=214.9cm
10、宋元时:
1尺=27.68cm,7尺=193.76cm
11、明清时:
1尺=31.1cm,7尺=219.1cm
12、现代:
1尺≈33.3cm,7尺≈233.1cm
扩展资料:
中国传统的长度单位有里、丈、尺、寸、寻、仞、扶、咫、跬、步、常、矢、筵、几、轨、雉、毫、厘、分,等。其基本换算关系如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分=10厘;
1丈≈3.33米;1尺≈3.33分米;1寸≈3.33厘米;
1千米(km)=1000米;1米(m)=100厘米;1厘米(cm)=10毫米
1里=150丈=500米;2里=1公里(1000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度单位古代每个朝代尺的长度都不一样,所以“七尺男儿”每个朝代都不一样。
古代一尺长度: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19.91cm ;
秦时,一尺约23.1cm ;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约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时,一尺合今27.68cm ;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扩展资料:
中国传统的长度单位有里、丈、尺、寸、寻、仞、扶、咫、跬、步、常、矢、筵、几、轨、雉、毫、厘、分,等。现在其基本换算关系如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分=10厘;
1丈≈3.33米;1尺≈3.33分米;1寸≈3.33厘米;
1千米(km)=1000米;1米(m)=100厘米;1厘米(cm)=10毫米
1里=150丈=500米;2里=1公里(1000米)。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尺
搜狗百科-长度单位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时,一尺约23.1cm ;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约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资料2:古代“尺”有多长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内含的量(实际长度)却不一样。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曰:“邹忌修八尺有余。”如果按今天的尺来计算,邹忌的身长是2.66米还多,这显然太高了。
很显然,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19.91厘米。以后,尺大致都要加长一点,到战国时,一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23厘米左右,但是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前边提到的邹忌是战国时齐国人,按一尺为23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这即使在今天,也算高个子了。又《陈情表》中有“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晋时人,当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24厘米,这样“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说法,而并不是严格按晋尺的,那么,就要在1.2米的基础上再缩短一点,也就是1.1米左右。
与尺比较接近的是咫。咫是妇女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因而稍短于尺。后来咫尺连用,表示距离短,如“近在咫尺”。
除此之外,先秦的长度单位还有丈(十尺),寻(八尺),常(二寻),此外还有仞。仞是人伸开双臂的长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后来,又产生了寸以下的长度单位,它们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后又叫“丝”,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丝”与“毫”连用,来源于此。
还有“忽”与“微”连用的,也喻指极细微,如《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按通用的说法来算,古代说的七尺男儿,应该是168cm。在今天来说168可能算矮了点,但是在古代人的身高普片比现在的矮,那么,168cm也算正常的了。,《史记·禹本纪》说,大禹定自身为一丈,以其十分之一为尺,因此男子叫“丈夫”。夏尺实际只有今日市尺的4寸8分,大禹只有4尺8寸,仅1.60米高。有关专家根据各种古籍,推算出历代一尺的长度:战国一尺为22.5厘米;汉朝为23.1厘米;三国24厘米;晋24.5厘米;南北朝24.2—29.6厘米;隋29.6厘米;唐30厘米;宋31.2厘米;明、清32厘米
很明显,按照唐朝以后的度制,七尺男儿的身高将达到2米以上,这不太可能~~但是按照南北朝以前的度制,所谓七尺男儿无非是在1.7米左右,这和现在的人们的平均身高相差无几~~所以说,七尺男儿的身高应该是1.7米左右~~
顺便补充说明,中国历史一直都是按照十进制,但是周朝“8寸为尺,10尺为丈,人高11丈,故曰丈夫”~~七尺男儿
古代有云:“七尺男儿”七尺现在是多高
度制 时代 单位换算 公制换算(厘米cm)
商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尺 = 15.8, 1寸 = 1.58
战国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31, 1尺 = 23.1, 1寸 =2.31, 1分 = 0.231
秦 1引 = 10丈,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引 = 2310, 1丈 = 231, 1尺 = 23.1, 1寸 = 2.31, 1分 = 0.231
汉 1引 = 10丈,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引 = 2310, 1丈 = 231, 1尺 = 23.1, 1寸 = 2.31, 1分 = 0.231
三国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42, 1尺 = 24.2, 1寸 = 2.42, 1分 = 0.242
西晋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42, 1尺 = 24.2, 1寸 = 2.42, 1分 = 0.242
东晋及十六国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45, 1尺 = 24.5, 1寸 = 2.45, 1分 = 0.245
南朝与北朝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45, 1尺 = 24.5, 1寸 = 2.45, 1分 = 0.245
1丈 = 296, 1尺 = 29.6, 1寸 = 2.96, 1分 = 0.296
隋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96, 1尺 = 29.6, 1寸 = 2.96, 1分 = 0.296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小尺: 1丈 = 300, 1尺 = 30, 1寸 = 3, 1分 = 0.3
大尺: 1丈 = 360, 1尺 = 36, 1寸 = 3.6, 1分 = 0.36
宋元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312, 1尺 = 31.2, 1寸 = 3.12, 1分 = 0.312
明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裁衣尺: 1尺 = 34, 1寸 = 3.4
量地尺: 1尺 = 32.7, 1寸 = 3.27
营造尺: 1尺 = 32, 1寸 = 3.2
清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裁衣尺: 1丈 = 355, 1尺 = 35.5, 1寸 = 3.55
量地尺: 1丈 = 345, 1尺 = 34.5, 1寸 = 3.45
营造尺: 1丈 = 320, 1尺 = 32, 1寸 = 3.2
很明显,按照唐朝以后的度制,七尺男儿的身高将达到2米以上,这不太可能~~但是按照南北朝以前的度制,所谓七尺男儿无非是在1.7米左右,这和现在的人们的平均身高相差无几~~所以说,七尺男儿的身高应该是1.7米左右~~
顺便补充说明,中国历史一直都是按照十进制,但是周朝“8寸为尺,10尺为丈,人高11丈,故曰丈夫”170cm左右
中国不同时代里的尺,长度不一
殷商时的一尺,大概是15.8cm
战国、秦、西汉、新莽时大概是23.1 cm
东汉的一尺有23.75 cm
东汉末、三国、西晋的时候,一尺为 24.2 cm
东晋、五胡十六国、南朝一尺等于现在 24.5 cm
北朝、隋时为 29.6 cm
唐分大小尺,小尺为30 cm,大尺为36 cm
宋、元一尺为31.2 cm
明的时候分好几种尺度,裁衣时一尺为 34 cm,量地时一尺32.7 cm,营造时一尺32 cm
清也分这几种,裁衣时为 35.5 cm,量地时为34.5 cm,营造时为32cm
三国时七尺是170cm左右。
古时候讲的七尺男儿到底有多高
“尺”这个单位,在不同朝代长度都是不一样的。
在商朝,当时的一尺大概是现在的16.95厘米,也就是说商朝的七尺按现在的比例来看的话,只有118.7厘米。
自战国到秦汉时期,一尺的长度变为23.1厘米,七尺的话也就是现在的161.7厘米。
三国到西晋,尺寸又有所增长,达到了24.2厘米,换算成现在的身高的话就是169.4厘米。
东晋与南北朝时,一尺的长度在25.8厘米,七尺相当于现如今的180.6厘米;而在北朝时期,更是达到了29.6厘米,也就是说那时的七尺是207.2厘米。
到了唐朝,出现了大尺和小尺之分,大尺的话是36厘米,小尺和北朝时期一样,也是29.6厘米。如果按照大尺来算的话,七尺是现在的252厘米,小尺是207.2厘米。
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
与尺比较接近的是咫。咫是妇女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因而稍短于尺。后来咫尺连用,表示距离短,如“近在咫尺”。
除此之外,先秦的长度单位还有丈(十尺),寻(八尺),常(二寻),此外还有仞。仞是人伸开双臂的长度。
后来,又产生了寸以下的长度单位,它们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后又叫“丝”,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丝”与“毫”连用,来源于此。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尺按照唐朝以后的度制,七尺男儿的身高将达到2米以上,这不太可能~~但是按照南北朝以前的度制,所谓七尺男儿无非是在1.7米左右,这和现在的人们的平均身高相差无几~~所以说,七尺男儿的身高应该是1.7米左右~~
顺便补充说明,中国历史一直都是按照十进制,但是周朝“8寸为尺,10尺为丈,人高11丈,故曰丈夫”~~按照唐朝以后的度制,七尺男儿的身高将达到2米以上,这不太可能。
但是按照南北朝以前的度制,所谓七尺男儿无非是在1.7米左右,这和现在的人们的平均身高相差无几。所以说,七尺男儿的身高应该是1.7米左右。
七尺,古代指二十岁为七尺,人到20岁成年时身高长到约古尺七尺,故用七尺指代成年人的年龄二十岁;也指人的身躯,成年人身高约当古尺七尺,故古代用七尺指代人的身躯。
中文名:七尺
拼音:qī chǐ
注音:ㄑㄧ ㄔㄧˇ
(1).古代指二十岁。《周礼·地官·乡大夫》:“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贾公彦疏:“七尺谓年二十知者,案《韩诗外传》‘二十行役’,与此国中七尺同,则知七尺谓年二十。”
(2).指身躯。人身长约当古尺七尺,故称。 南朝 梁沉约《齐太尉王俭碑铭》:“倾方寸以奉国,忘七尺以事君。” 唐李颀《古意》诗:“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清·田兰芳《哀袁信菴(袁可立孙)》:“七尺桐棺停啸史,一杯黄土瘗昂之。” 清孙枝蔚《黄河舟中》诗:“七尺虽无用,临深亦可惊。”阿英《袁中郎做官》:“不肖虽愚,岂以七尺易一官。”最早在秦朝后的统一制度中,一尺是23.3333厘米。所以,七尺不过1.6几米,而且,古代的人身高并没有现代人高...后期的所谓七尺男儿不过是口头之说,没有可信度
分享或转载请并注明出处:https://news.teshi168.com/hot/447.html
本信息由特视加盟发布,不代表特视加盟立场和观点,如标记有误或侵犯礼仪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