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热点

何为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来源:leniuniu 时间:2022-08-24 18:06 阅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伟大的军事家拿破仑说过,“最差的作战方案,也比没有方案好。”我在野战部队19年,野战部队通常都应有战备等级转换方案、对敌作战方案、维稳反恐方案、平暴制乱方案、抗震救灾方案、抗洪救灾方案和紧急出动演练方案。这些都是未雨缪缪,居安思危的做法。这也正是我们的部队,一有紧急需要,部队立马可以拉得出去、出去即可执行任务的关键原因和重要保障。

“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字面意思,是还未下雨,就准备好防止下雨的雨具,处于安生、安全的生活当中,就要有出现危险、危机、危害情况应对的思想、思考和准备。比喻凡事考虑在先,提前做好出现坏事、危害、危险之前的准备工作。一个国家制订宪法、各个方面的法律法规、发展规划是这样,各级党政机关制订系统配套的法规、纪律、规定、规划是这样,一个系统,一个单位、企业、个人也制订有关相关的规章制度、条令、条例,也是这么个道理。

近日全国又是一场高考季,我们单说学生的学习和高考。我们培养一个孩子、培养一个大学生,绝对不能等到孩子上高中、上高三,甚至临近高考了,才考虑孩子高考了应该怎么办?考好、考坏了会是什么样,孩子将来的前途和人生可能会是什么样子。

我私下与熟人闲聊时,多次说到,你看我们农民,为了庄稼(小麦、玉米、大豆、高梁、水稻等)有个好的收成,犁地、耙地、育种、播种、施肥、除草、打药,到收割庄稼、收获种子,是多少道工序,农民为了培养一片、一棵庄稼,付出了多少心血、操了多少心,又付出了多少劳动。但很多人却总是不明白,培养一个庄稼苗农民尚且可以下如此之大的功夫,怎么在培养一个“人苗”、培养一个人才,尤其是培养自己生命延续、自己亲生的孩子上,舍不得多多的下功夫、付出更多的心血呢?

人为万物之灵,人类社会发展、努力的一切,最终还是为了人本身。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除了努力将自己生活好、尽到更好的社会责任之外,其中培养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使之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这也是我们每个家庭、每个父母应尽必须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很多人,对“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句话,并不陌生,但我们又是有很多人,在培养自己孩子成长的实际中,非常缺乏“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意识。

在培养孩子上的“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意识和实际的做法上,国家很多年前“优生优育”就提出了、喊的很响亮了。但是有计划生育、实施胎教、早教的比例还是很小的,甚至很多的家长会认为孩子的上学、学习,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只要自己出钱、只要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似乎自己就尽到责任、完成义务(任务)了。

其实,在培养一个孩子、培养一个人才上,我们每个家庭、每个父母,更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应该是预有计划、预有准备的怀孩子,并实行正确科学的胎教、早教,对孩子的日常习惯养成和读书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应该在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阶段,就认真细致的抓紧抓好的。初中阶段已经是一个孩子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只有初中毕业基础好、成绩好的孩子,上高中以后,孩子才可以比较轻松地把学习成绩保持和提高上去。鲜有初中学习一塌糊涂的孩子,上高中还能轻轻松松取得好成绩的。当然,任何一个人,当今社会高中阶段的学习,就会更加重要。

可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将其培养成一个不错的人才,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就显得步步重要、尤其重要。只有高中阶段一个人学的好,高考才有可能考上好的大学。上大学期间再好好学习,取得优异成绩,具有真才实学,或者是进一步读硕、读博,这些孩子才可以拥有更广博的知识、更强的素质、更好的发展可能。因此,培养孩子、培养人才上,是必须、也应该是“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人在做事、干事业上,“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同”的道理,都是通用的。

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当前的社会虽然表面一片祥和,但下面却是暗流涌动,外部势力一直对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采取敌视态度,遏制中国发展,试图颠覆中国争权,亡我中华之心不死。

国内一些跪族慕洋犬,积极配合,公知大V一面为其外国主子高唱赞歌,吹捧主子们所谓的先进自由制度,一面诋毁中国社会,抹黑传统文化,意图改变人民的思想认知,梦想在中国发动颜色革命。

网络,今天已经普及到了每一部手机上,方便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在手机上浏览到各种信息资讯,随之很多地摊洗脑文充斥整个网络之中,颠倒是非否定历史,恶语相加制造地域分裂,引导一些底层无知者随着他们指挥棒在网络中宣泄不满,抨击社会。

毛主席曾说过:“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就是告诉我们在和平的环境下,更要对于任何危害国家的事情保持着警惕,防范外部势力对中国的发展进行破坏,今天我们应该利用一切手段打击网络中的境内外敌人,来保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顺利进行!

何为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往小了说,一个家庭在富裕了以后,就想着不能浪费食物,要居安思危,对以后的打算,计划会过的越来越好,不能后退,要未雨绸缪,以防有不测风云!经商也是这样的,开发的新产品投入市场前,反复调研,慎密周全,未雨绸缪。议定方案,以防出现弊端,有应急预案,应急解决,就是成功了,也要居安思危,不不能沾沾自喜,因为市场冲击力很大,谁都不能保证没有人会超越自己!占据市场。往大方面讲,现在是和平年代,国泰民安,国家为什么最注重的还是高科技新型武器!沿海防护,更是未雨绸缪。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出台各项有利于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也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最早应用于古代战争上。治理国家上。

《周易·易传·系辞下》上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创作《周易》的人,心中一定充满了忧患意识吧!为什么呢?

其一,是人类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焦虑。世界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变化则带来未知,未知则带来恐惧或焦虑。

《易经》“推天道以明人事”,它从未来的不确定性中发掘出许多确定的规律,比如,其核心的规律就是事物“阴阳消长、物极必反”的发展变化规律。

其二,根据事物“阴阳消长、物极必反”的发展规律,物壮则老,盛极必衰,当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走向其相反的一面。如果我们想要“物壮晚一点再老,盛极迟一点再衰”,该怎么办?

《周易·易传·系辞下》上说,“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这段话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要居安思危, “安”才能更久一些。央视纪录片《中山国》中讲述了生于忧患中的中山国却丢掉了忧患意识,尚文怠武,最终被灭的故事。(《中山国》,CCTV9纪录片)

位列战国七雄之后、排名前八的“千乘之国”中山国,由白狄的一支鲜虞人在大国夹缝中所建。他们依靠骑马射箭而崛起,在强国的包围中顽强求存,几度灭亡又几度复国,也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然而,让人扼腕痛惜的是,这个本来生于忧患中的小国,历经坎坷磨难、逐渐由弱变强,当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却丢掉了忧患意识,开始沾沾自喜,自我膨胀,整个国家陷入一种奢靡的风气之中。

当列国都在奖励耕战、变法图强之时,中山国却推行“贵儒学贱壮士”的政策。《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描述了中山国当时的状况,“战士怠于行阵者,则兵弱也;农夫惰于田者,则国贫也。兵弱于敌,国贫于内,而不亡者,未之有也。”中山国最后一次被赵武灵王彻底攻灭,再也没有了复国的机会。

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是对中山国的崛起和灭亡最贴切的描述,它一直警示着后来人,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最初来源于人们对大自然不可抗力的警觉。上古先民靠采集渔猎为生,完全靠运气吃饭,一旦抓不到猎物或采集不到果实,大家就都要饿肚子。于是,人类在物产相对丰饶的时候,尝试将富余的种子播种,将吃不完的动物饲养起来,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就诞生了。

《尚书·说命中》上说, “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中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这里说的非常明确,居安思危,方能有备无患。

类似的描述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很多。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司马穰苴说,“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由此,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已深深的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晴天修屋顶”、“晴带雨伞暖带衣”等民间俗语已成为了老百姓的共识。

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坎坷磨难所形成的精神特质和生存智慧,帮助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克服了无数的困难,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新中国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正是居安思危的精神体现。

历代圣贤学者读书人都在不断强化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黄石公在《素书》中说:“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班固在《汉书·景十三王传》里说:“是故古人以宴安为鸩毒”,指的是《左传》中,管仲对齐桓公所说:“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苏辙说,“古之圣人,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夫无事而深忧者,所以为有事之不惧也。”

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朱子治家格言》上说:“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增广贤文》上说,“得宠思辱,居安思危,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无论是国家民族、商户企业,还是个人家庭,都要有忧患意识。我小时候就常听父亲说,“家里有粮、心里不慌”,这可能是未曾挨过饿的人难以真切体会的!

2020年6月20日,苏州固锝电子举行“永不裁员”石刻的揭碑仪式,以稳定人心,助力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固锝为什么敢于如此承诺?因为它有足够的底气做出这一承诺,公司量入为出,从不借贷经营,而且还为员工备好了三年薪水,即使三年颗粒无收,公司也能正常运转。

刚毕业的那几年,我对人生没有任何规划。当我28岁时,经常参加一些朋友、同事的婚礼,我才发现自己还没有对象,也没有存款,更没有买房。更糟糕的是,我换了四个工作,经历四个城市,没有聚焦某一方面,没有核心竞争力。我的心中开始充满了危机感,有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如果我失业了该怎么办?

大约有半年时间,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没有答案。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一个《和尚挖井》的寓言故事,让我的人生走上正轨。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分享出来给大家参考。

说有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两山之间有一条潺潺不绝的溪流。他们每天几乎都会在同一时间到山下的溪边挑水,从未间断,久之彼此成为朋友。如此,五年时间过去了。

然而,一个和尚忽然多日未下山挑水,另一个和尚颇为担忧,前往探望,却发现好友安然无恙,正在悠闲地练功。“朋友,为何多日不下山挑水,怎么解决吃水问题?”他问。

朋友带他走到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算多少。如今,终于完成,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去了。”

这个故事读来,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想。大多数人通过工作挣薪水就如同故事中的和尚去挑水,挑水就有水喝,不挑就没有水喝,我们上班才有工资,不上班就没有工资。如果有一天突然失业,或遇到不可抗力无法工作,我们能够支撑多久呢?

这虽然只是个鸡汤式的寓言故事,但却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很显然那位主动挖井的和尚是有危机意识的,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了“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于是,在工作之余,我开始了给自己挖井的历程,给自己做好职业规划,并聚焦职业定位,启动个人知识管理计划,锻造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算是有一口自己可以依靠的井。

分享或转载请并注明出处:https://news.teshi168.com/hot/5488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