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热点

“海克斯科技”究竟伤害了谁 药品里面的非法添加还不知道有多少

来源:达达搜小编-兰 时间:2022-10-04 10:57 阅读

关于“海克斯科技”究竟伤害了谁的最新热点信息内容如下:

“海克斯科技”究竟伤害了谁

  说说海天

  海天最近被被贴上了海克斯黑科技的标签,这一度让海天很烦恼,大国庆的还要出来加班辟谣。不成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辟谣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反而引来了群嘲 。那么,海天到底怎么了,真是有海克斯黑科技吗?

  对此,我想聊五点:

  1,经济不好,容易出鬼故事。

  当下国内经济形势面临较大考验,疫情困扰下,很多人失去了之前的生活节奏,收入面临不同程度的下降,消费能力减弱。这种背景下,人们往往容易比较焦虑,医疗、养老、就业、教育、健康则是引发焦虑的集中营 。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戳到我们敏感的神经的话,就容易爆发出现象级的焦虑,比如这次辛吉飞的视频爆火。

  2,海天的辟谣有没有瑕疵。

  从辟谣内容上看,主要说了两点:一是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二是要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

  能拿到市场来销售的商品,肯定是要符合国家标准的,这是最起码的,没什么好说的。但仅仅是符合国家标准,显然是不能形成企业竞争力的。不但要符合标准,而且要努力准求树立行业最高标准,才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从这点上看,海天的辟谣没有创意。

  3,关于出口产品和国内商品的配料不一致的问题。

  国内允许劣币驱除良币,则会供应劣币,毕竟商人是逐利的;国外不允许劣币生存,则剩下的只能是良币。这个问题不仅是存在于酱油行业,在其他各个行业也充斥着这种现象。根子上讲,不单单是企业的问题,而是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制度设计。锅让海天一家来背,它也背不完,但希望它能有所改变。

  4,会对公司股价产生多大影响。

  我认为可能会有所影响,但影响并不大,主要是拥有海天定价权的不是普通散户投资者,而是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往往比较理性,筹码锁定也比较良好。但当下海天的估值仍然不低,尤其是在熊市背景下,估值回归之路仍然很漫长。普通消费品估值不应该超过茅台,当下海天的动态pe仍高达56倍,超过茅台的40倍,比茅台还要溢价40%!但成长性还不如茅台。

  5,看估值。

  如果海天的估值和茅台看齐的话,公司股价在60元左右,目前股价82元,调整的空间并不小。

  再者,我们从未来现金流折现的角度来看的话,来看看海天合理的估值是多少。

  2021年海天的自由现金流是60亿,未来增速按照GDP增速的5%,永续年金增长按3%,折现率取8%,经过计算,海天的合理股价在30元左右;如果自由现金流增速能达到10%,则合理股价在42元左右。怎么算,海天的股价目前都是非常高估的。至于这波熊市,海天的估值能不能回归到什么程度,就交给市场吧。

  没有牛肉的牛肉丸,三花淡奶做出的乳白色“羊汤”,加了各种添加剂的酱油,都是“科技与狠活”。

  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网络热议,也有网友提出:这只是食品,药品里面的非法添加还不知道有多少?

  #“海克斯科技”究竟伤害了谁#

  连日来“海克斯科技”,辛吉飞,海天酱油等都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也再次引起了很多朋友的关注。

  这也并没有什么奇怪,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如果饮食方面的安全无法保证,就很容易引起大众的恐慌情绪,在那些揭露问题的短视频里,利用各种类型的食品添加剂,可以制作出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些食品,让人看了确实触目惊心。

  虽然在食品加工行业,食品添加剂是不可或缺的,但如何避免添加未经许可的非法添加,如何避免滥用食品添加剂来降低成本,确实是值得行业监管部门和食品行业深思和改进的。但无论如何,这样的“科技与狠活”,还是越少越好吧。

  有网友留言提出:“这只是食品行业,药品行业谁敢来解释下里面的添加剂呢?”

  说句实在话,对于获得正规批准文号的药品来说,出现“非法添加”的概率还是非常小的。

  在药物制剂的过程中,除了起药物作用的“主药”外,也都需要加入药用辅料,例如固体制剂的片剂中,除了主药,还会有崩解剂、粘合剂、填充剂、润滑剂等各种辅料,如微晶纤维素、可压性淀粉、乳糖、明胶、各种类型的纤维素等,都是常见的“添加剂”,但这些添加剂都是做成片剂,以及保持片剂在体内溶解释放所需的,并不是非法添加;拿液体制剂来说,例如大家常用的滴眼剂中,除了主药成分和水以外,也需要加入增稠剂,pH调节剂、防腐剂、抗氧剂等多种成分,也都是根据制剂特点的需要而加入的常规成分。

  对于药物中的辅料,一方面国家有严格的范围限制,另一方面,现在的监管要求,需要将所用辅料的安全性信息,药用级别证明,以及所用来源(具体的供应商)在申报生产时都详细列明,在后续的监管过程中,会根据资料中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审查,如果私自改变药用辅料的种类,或不经评估申报变更供应商来源,生产出的药品即使合格,也属于“劣药”,面临的不仅是巨额罚款的惩罚,还会带来连带的刑事责任,这样的违规成本太高,只要是想长期发展的药品生产厂商,是万不敢这样做的。

  从药品的监管方面反过来看食品生产,制定相应的行业规则,进行严格的申请备案监管制度,定期不定期的进行飞行检查,严格审核审查,这些方面的一些措施,是不是也值得食品行业借鉴呢?个人浅见,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分享或转载请并注明出处:https://news.teshi168.com/hot/5806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