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热点

台风名字是怎么取的(台风取名字原则名顺序)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1-12-14 13:58 阅读

台风是怎么命名的?

台风名字的由来:台风,即热带气旋。热带气旋可以发展成强热带风暴,再继续加强就发展成台风。为了区分热带气旋,有必要给它们单独取个名字。最早是根据热带气旋的位置即中心所处的经纬度来区分热带气旋,这种办法相当麻烦,往往难如人意。到19世纪初叶,一些讲西班牙语的加勒比海岛屿根据飓风登陆的圣历时间命名飓风。19世纪末,澳大利亚预报员克里门·兰格用他讨厌的政客的名字为热带气旋命名。后来,军事部门根据英文单词的首字母顺序来命名热带气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人用女性的名字给热带气旋命名。20世纪70年代末,应美国女权运动组织的要求,扩充了命名表,用男性和女性的名字命名。在口语和书面交流中,特别在警报中,人们逐渐接受了使用命名表的优点。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在世界气象组织各区域热带气旋委员会协调下,热带气旋的命名走向国际化。通常由指定的气象中心负责按字母顺序依次为热带气旋命名。有的地区命名表循环使用,有的地区时常制定新的命名表。为避免各路神仙各自起名,造成台风称谓混乱,1997年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统一命名规则,2000年1月1日起实施新的热带气旋命名方法,即西北太平洋及南中国海台风的名字,由国际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的14个东亚区内的国家或地区各提供10个名字,共计140个备用,分为5组排序逐一使用,然后再循环使用。如果某个热带气旋声名狼藉,比如造成了严重伤亡或带来巨大财产损失,则将该热带气旋的名字从命名表中剔除,代之以同性别的另一个名字,并且第一个字母要相同。有趣的是,目前所使用的台风名称很少有灾难的含义,大多具有文雅、和平之意,似乎与台风灾害不大协调。有关专家认为,台风不仅仅会带来狂风骤雨,有时也会造福人类。高温酷暑季节,台风的光临可解除干旱和酷热,对于解除盛夏伏旱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起个文雅的名字也无妨。附:140个台风命名(英文与中文并列,这里省略了英文名)来源IIIIIIIVV——组别柬埔寨达维康妮娜基莉? 科罗旺? 莎莉嘉中国龙王玉兔风神杜鹃海马朝鲜鸿雁桃芝海鸥彩虹米雷中国香港启德万宜凤凰彩云马鞍日本天秤天兔北冕巨爵蝎虎老挝布拉万? 帕布巴蓬凯萨娜? 洛坦中国澳门珍珠蝴蝶黄蜂芭玛梅花马来西亚杰拉华? 圣帕鹦鹉茉莉苗柏密克罗尼西亚? 艾云尼? 菲特森垃克? 尼伯特? 南玛都菲律宾碧利斯? 丹娜丝? 黑格比? 卢碧塔拉斯韩国格美百合蔷薇银河奥鹿泰国派比安? 韦帕米克拉? 妮妲玫瑰美国玛莉亚? 范斯高? 海高斯? 奥麦斯? 洛克越南桑美利奇马? 巴威康森桑卡柬埔寨宝霞罗莎美莎克? 灿都纳沙中国悟空海燕海神电母海棠朝鲜清松杨柳红霞蒲公英? 尼格中国香港珊珊玲玲白海豚? 狮子山? 榕树日本摩羯剑鱼鲸鱼圆规天鹰老挝象神法茜灿鸿南川麦莎中国澳门贝碧嘉? 琵琶莲花玛瑙珊瑚马来西亚温比亚? 塔巴浪卡莫兰蒂? 玛娃密克罗尼西亚? 苏力米娜苏迪罗? 凡比亚? 古超菲律宾西马仑? 海贝思? 莫拉菲? 马勒卡? 泰利韩国飞燕浣熊天鹅鲇鱼彩蝶泰国榴梿威马逊? 莫拉克? 暹芭卡努美国尤特麦德姆? 艾涛艾利韦森特越南潭美夏浪环高桑达苏拉根据国际气象组织规定,于北太平洋西部及南中国海发生的热带气旋,分为五级。各地向外公布的分级和名称有时略有不同。 因为海洋上可能同时出现多个台风,美国军方在关岛上设置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现已移至夏威夷),在二战时习惯给各台风取名字。最初的名字全为女性,后来在1979年加入男性名字。2000年起,台风的命名改由国际气象组织中的台风委员会负责。现在西北太平洋及南中国海台风的名字,由台风委员会的14个成员(中国、朝鲜、韩国、日本、柬埔寨、越南等)各提供10个名字,分为5组列表。 实际命名的工作则交由区内的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每当日本气象厅将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确定为热带风暴强度时,即根据列表给予名字,并同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号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强热带风暴强度时,称为第12号强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台风强度时,称为第12号台风),英文名为KROVANH,中文名为“科罗旺”;0313即2003年第13号热带气暴,英文名为DUJUAN,中文名为“杜鹃”。台风中文名字的命名,是由我国气象局与香港和澳门的气象部门协商后确定。根据国际气象组织规定,于北太平洋西部及南中国海发生的热带气旋,分为五级。各地向外公布的分级和名称有时略有不同。 因为海洋上可能同时出现多个台风,美国军方在关岛上设置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现已移至夏威夷),在二战时习惯给各台风取名字。最初的名字全为女性,后来在1979年加入男性名字。2000年起,台风的命名改由国际气象组织中的台风委员会负责。现在西北太平洋及南中国海台风的名字,由台风委员会的14个成员(中国、朝鲜、韩国、日本、柬埔寨、越南等)各提供10个名字,分为5组列表。 实际命名的工作则交由区内的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每当日本气象厅将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确定为热带风暴强度时,即根据列表给予名字,并同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号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强热带风暴强度时,称为第12号强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台风强度时,称为第12号台风),英文名为KROVANH,中文名为“科罗旺”;0313即2003年第13号热带气暴,英文名为DUJUAN,中文名为“杜鹃”。台风中文名字的命名,是由我国气象局与香港和澳门的气象部门协商后确定。根据台风委员会1998年12月1日至7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第31届会议的决议,从2000年1月1日起,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对西北大西洋和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进行命名,旨在帮助人们对热带气旋提高警觉,增强警报效果。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编号。该方法将用于台风委员会成员向国际社会发布的公报中。也供各成员用当地语言发布热带气旋警报时使用。 中国最初是给台风编号的。比如“8807”就是1988年7号台风。编号命名简洁、通俗、易记,但同一个台风,各个国家叫法都不一样。为了便于交流,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提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方案,决定由这一带易受台风影响的14个国家和地区各提供10个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等14个成员提供(每个成员提供10个名字)。经批准后循环使用,一共是140个。其中除中国的香港和澳门各提了十个外,中国大陆提供的名字是:龙王、玉兔、风神、杜鹃、海马、悟空、海燕、海神、电母和海棠。新的热带气旋命名方法是从2000年1月l日开始执行的,所以2000年以后的西北太平洋一带生成的台风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 不过,如果某个台风犯下滔天大罪,有关成员可以向台风委员会提出换名申请,把坏名字踢出名单。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气象学上,台风专指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线以西,包括 南中国海)洋面上发生,近中心最大持续风速达到12级及以上(即每秒32.6米以上)的热带气旋。至于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发生,达到同样强度的热带气旋,则称为飓风。 根据国际气象组织规定,于北太平洋西部及南中国海发生的热带气旋,分为五级。各地向外公布的分级和名称有时略有不同。 因为海洋上可能同时出现多个台风,美国军方在关岛上设置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现已移至夏威夷),在二战时习惯给各台风取名字。最初的名字全为女性,后来在1979年加入男性名字。2000年起,台风的命名改由国际气象组织中的台风委员会负责。现在西北太平洋及南中国海台风的名字,由台风委员会的14个成员(中国、朝鲜、韩国、日本、柬埔寨、越南等)各提供10个名字,分为5组列表。 实际命名的工作则交由区内的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每当日本气象厅将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确定为热带风暴强度时,即根据列表给予名字,并同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号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强热带风暴强度时,称为第12号强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台风强度时,称为第12号台风),英文名为KROVANH,中文名为“科罗旺”;0313即2003年第13号热带气暴,英文名为DUJUAN,中文名为“杜鹃”。台风中文名字的命名,是由我国气象局与香港和澳门的气象部门协商后确定。 (薛小乐) 《环球时报》 (2005年07月15日 第九版)依照世界气象组织于1998年12月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的第31届台风委员会决议,自公元2000年元月一日起,在国际航空及航海上使用之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区台风统一识别方式,除编号维持现状外(例如公元2000年第1个台风编号为0001),台风名称将由现行4组92个名字全部更换,编列为140个,共分5组,每组28个,这些名字是由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国家或地区,14个台风委员会成员所提供(每个成员提供10个)。此名称将由设于日本东京隶属世界气象组织之区域专业气象中心(RSMC)负责依排定之顺序统一命名。至于各国(或地区)辖区内部之台风报导是否使用这些台风名称,则由各国(或地区)自行决定。 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台风自1947年开始由设于关岛的美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统一命名,早期命名方式全以女性名字依英文字母排列命名,1979年开始改以男女名字相间的顺序命名,沿用迄今。 由于新的140个台风名字原文来自不同国家及地区,不是惯用的人名,而是包括动物、植物、星象、地名、人名、神话人物、珠宝等各词,且非按英文A至Z的排序,十分复杂而不规律。中央气象局为了慎重起见,做了民意调查,超过七成四的民众认为台风消息报导以台风编号为主,辅以国际台风命名较为合适。

台风名字是怎么取的

台风名字的是怎么取的?

台风都有个名字,比如十四号台风“云娜”,现在又是“鲇鱼”,台风是怎么命名的呢?最早开始为台风命名的是一些欧洲国家,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不过当时的命名比较随意。

一开始,欧美各国气象学家喜欢用女人的名字。某年台风季节,墨西哥湾同时跳出两个台风,分别取名为“艾丽丝”和“巴巴拉”,这对“小姊妹”引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洪水。结果,反对用女性名给台风取名的运动风起云涌,直到1979年的赛西尔飓风,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男性名字命名的台风。

中国最初是给台风编号的。比如“8807”就是1988年7号台风。编号命名简洁、通俗、易记,但同一个台风,各个国家叫法都不一样。为了便于交流,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提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方案,决定由这一带易受台风影响的14个国家和地区各提供10个名字,经批准后循环使用,一共是140个。其中除中国的香港和澳门各提了十个外,中国大陆提供的名字是:龙王、玉兔、风神、杜鹃、海马、悟空、海燕、海神、电母和海棠。新的热带气旋命名方法是从2000年1月l日开始执行的,所以2000年以后的西北太平洋一带生成的台风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

不过,如果某个台风犯下滔天大罪,有关成员可以向台风委员会提出换名申请,把坏名字踢出名单。至今被踢出名单的已有四个,比如2001年给新加坡带来强风暴雨的“画眉”和2003年引起广东、广西损失惨重的“伊布都”。现在看来,“云娜”下次可能也不会再有出头的时候了。为了区分热带气旋,有必要给它们单独取个名字。最早是根据热带气旋的位置(主要是热带气旋中心所处的经纬度)来区分热带气旋,这种办法相当麻烦,往往难如人意。直到19世纪初叶,一些讲西班牙语的加勒比海岛屿根据飓风登陆的圣历时间命名飓风。例如,侵袭波多黎各的三个飓风:1825年7月26日的圣大安娜,1876年和1928年9月13日的圣费里佩。据报道,19世纪末,澳大利亚预报员克里门?兰格用他讨厌的政客的名字为热带气旋命名。后来,军事部门根据英文单词的首字母顺序(ABLE, BAKER, CHARLIE等)来命名热带气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人用女性的名字给热带气旋命名。20世纪70年代末,应美国女权运动组织的要求,扩充了命名表,改用男性和女性的名字命名。在口语和书面交流中,特别在警报中,人们逐渐接受了使用命名表的优点。名字应当简短、通俗、易记,便于向热带气旋威胁区的千百万群众传递信息,以避免同一地区同时面临一个以上热带气旋影响时出现混乱状况。这种做法不久便在西半球被广泛使用。

20世纪70年代,所有热带气旋易发区都已使用命名系统。70年代末以后,在世界气象组织各区域热带气旋委员会协调下,热带气旋的命名走向国际化。在大多数区域,热带气旋命名表(通常是交替使用男性和女性的名字)由该区域的热带气旋委员会制定,热带气旋委员会更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和协调本地区的热带气旋减灾行动。各区域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通常由指定的气象中心负责按字母顺序依次为热带气旋命名。有的地区命名表循环使用,有的地区时常制定新的命名表,还有的地区命名表用完后再从头开始使用。如果某个热带气旋声名狼藉,比如造成了严重伤亡或带来巨大财产损失,则将该热带气旋的名字从命名表中剔除,代之以同性别的另一个名字,并且第一个字母要相同。有的区域用4位数字来命名热带气旋,前2位数字为年份,后2位数字为热带气旋在当年的的顺序号,有的还加上地理指示码,例如:1991年孟加拉湾的第1个热带风暴命名为BOB9109(BOB为英语孟加拉湾的缩写,Bay of Bengal)。而1990年的第25个台风则命名为9025。有些国家制定了供本国使用的命名表,比如:美国制定了西北太平洋和中北太平洋命名表,菲律宾也制定了西北太平洋台风命名表。关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使用的西北太平洋台风命名也常被该区域其它国家采纳。

台风委员会的成员大部分来自受台风影响的国家及地区。多年以来,台风委员会有一个为台风编号的制度,即由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台风中心负责对达到热带风暴强度的热带气旋进行编号。根据台风委员会第31届会议的决议,从2000年1月1日起实施新的热带气旋命名方法。该方法将用于台风委员会成员向国际社会发布的公报中。也供各成员用当地语言发布热带气旋警报时使用。台风委员会仍将继续使用热带气旋编号。

我国一直采用热带气旋编号办法,对发生在经度18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面上的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到8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按其生成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如9608号热带风暴即是1996年在上述海域生成的第8个热带气旋,当它发展成为强热带风暴时,就称为9608号强热带风暴,继续发展成为台风时,就称为9608号台风。当然,当它又衰减成热带风暴时,它又称为9608号热带风暴了。当热带气旋衰减为热带低压或变性为温带气旋时,则停止对其编号。

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中国香港举行的台风委员会第30届会议决定就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名字的建议展开研究,并指派台风研究协调小组(TRCG)研究执行的细节。经过一年的努力,TRCG提出了关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的建议。1998年12月1日至7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台风委员会第31届会议经过热烈讨论,同意TRCG提出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方案,决定新的热带气旋命名方法从2000年1月1日开始执行。

台风委员会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提供。

台风委员会命名表将用于通过国际媒体以及向国际航空和航海界发布的预报、警报和公报中,也供各成员用当地语言发布热带气旋警报时使用。这将有助于人们对逐渐接近的热带气旋提高警觉,增加警报的效用。台风委员会仍将继续使用热带气旋编号。

为避免一名多译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乱,中国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中国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经过协商,已确定了一套统一的中文译名。从2000年1月1日起,中央气象台发布热带气旋警报时,除继续使用热带气旋编号外,还将使用热带气旋名字。是台风源头在哪,就以哪命名。中国大陆度台风的命名,多采用或神话或花的名称

分享或转载请并注明出处:https://news.teshi168.com/hot/95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