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上台之后,一直在全面评估对华经贸关系中沿袭特朗普时期的政策而无所作为,这招致美国国内越来越多企业的抱怨。他们认为,拜登政府仍保留特朗普时期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做法,不仅给美国人增添支出上的负担,还使他们根本无法在全球范围内找到中国产品的替代品。
据《华尔街日报》13日报道,发出上述抱怨的美国企业范围很广,既有依赖中国电子元件的企业,也有从中国进口服装的零售商。科罗拉多州一家主要销售中国产露营用品的装备供应商负责人表示,从中国进口这些产品,必须支付高达25%的关税,这不但大幅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还导致他不得不用个人资金来支付这些额外的关税。他认为,加征关税只会给美国人增加负担,“要么像我现在这样,由小企业自己承担这些关税,要么就把它转嫁给消费者,让消费者来买单”。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近日拟重新豁免549类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并就此咨询公众意见。但《华尔街日报》认为,这只是特朗普时期有资格获得关税豁免的2200多种产品中的一小部分,很多豁免到期的产品并未包含在这549种产品中。
一些行业组织希望拜登政府能够扩大豁免计划。美国服装鞋类协会负责人表示,“很多产品不在豁免范围内令人失望。”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副主席肯·莫纳汉称,“制造商们希望看到更多申请关税减免的机会,而不仅是那些到期和延期的豁免。”
特朗普政府2018年开始实施的关税豁免程序曾引发大量抱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收到的反馈显示,大量企业抱怨这些程序既繁琐又不透明。他们无法理解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真正想评估的信息,也不确定最好的申请方式,他们只能在茫然无措中等待。有些申请获批,有些被拒绝,但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却没有任何解释。
此后,美国政府监管机构对这套豁免程序展开调查,并在今年7月出具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执行中的问题:不但程序记录不全,而且在审核中许多步骤执行依据不一致。这份报告显示,自2018年至2020年,美国企业共提交约5.3万份关税豁免申请,但其中4.6万份被拒绝。
美国企业进一步抱怨说,部分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实际上损害了美国公司的利益。例如,美国公司在供应链中采用的某个来自中国的产品被加征了关税,而中国企业使用相同产品生产制造的商品却免于关税,这使得美国企业在价格上无法与中国竞争。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此前表示,于本周二开启50天的意见征询期,对有关关税豁免的请求进行评估。
随着全球供应链紊乱和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美国许多企业早就坐不住了,他们已经多次给美国政府致信、提申请,希望能够豁免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的关税。其实要是按美国政府的想法,他们压根就不想在这件事情上对中国妥协,但是没办法,目前美国的处境并不好,要想安稳度过接下来的圣诞节,他们恐怕别无选择。
据环球时报消息,美国贸易部门最近正在向公众咨询意见,拟建立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排除机制,也就是豁免机制,其中包括549类中国商品。但是拜登政府此举并未获得美国企业的一致好评,因为在他们看来,政府还可以豁免更多中国商品但却没有这样做,这令其感到失望和不满。
要知道,在特朗普时期获得关税豁免权的产品大概有2200多种,但是现在拜登政府的豁免政策只包括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另外一些豁免权已经到期的产品皆被排除在外。这对于那些长期依赖进口中国产品的美国企业而言,无疑是个不小的打击。
毕竟在当前疫情和全球供应链紊乱等难题的冲击下,似乎只有中国凭借自身较强的承受力和恢复能力近乎完好地挺了过来,并且国家经济的发展势头还在持续向好。另外加上中国制造业本就具有规模巨大,门类十分齐全的优势,美欧等西方国家的企业几乎都想搭上中国快车,从当前的泥沼中脱身。
但不巧的是,美欧政府与其企业的想法背道而驰。早在2018年,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就一直在肆意加征关税,导致其国内企业怨声载道,尤其是针对中国商品进口所设置的条件,更是让那些与中国有合作的美企不满。虽然随后特朗普实施了关税豁免程序,但是这个办理过程却是繁杂又不透明的。
美国相关部门在今年7月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指出,在2018年至2020年间,美国企业一共提交了约5.3万份关税豁免申请,但是最终通过的只有0.7万份,另外4.6万份都被不留情面的拒绝了。可以说美国企业的怨言从当初一直延续到现在,因为美国总统拜登自从今年上台以来,就在沿袭特朗普此前实施的政策。
毫无疑问,这个做法只会招致越来越多的抱怨和不满。报道指出,和中国有贸易合作的美国企业范围很广,既有电子元件企业,也有服装零售商。据科罗拉多州一家露营产品供应商透露,他们要进口中国的相关产品就必须支付高达25%的关税,但实际上这些关税政策最后伤害的都是美国人自己的利益。
因为美国政府加征的关税要么是由这些美企自己一力承担,要么是将其转嫁给消费者,让消费者来买单,但总而言之都是花的美国人自己的钱。或许这个时候就会有人发问了,既然关税这么高那为什么还要继续购买中国产品?这是因为目前只有中国市场是长期稳定的状态,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产品本身就物美价廉,是消费者们的首选。
想必更换货源的办法这些美企都想过并且实践过,只不过都是以失败告终罢了,短期内他们根本无法在全球找到中国产品的替代物。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政策只会徒增美国人的经济负担和烦恼。也正是因此,美国相关企业希望拜登政府能够扩大此次的豁免计划,将更多中国商品种类涵盖进去。
不过照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可能性并不会很大,虽然拜登已经松口,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也在前不久给中国递出了橄榄枝,希望中美能够“再挂钩”,但是他们这种表态和政策的转变明显是被迫的。因为美国当前经济危机严重,联邦政府的“关门”挑战也只是暂时得到缓解并未根除,另外美国企业和消费者们的抱怨声不断,这对于拜登政府来说都是棘手的难题。
据美国媒体报道,目前美国超市的商品架上几乎是空空如也,美国政府和中国“脱钩”的消极影响暴露无遗,如果继续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他们的黑色星期五和圣诞节毫无疑问会将这种状态持续下去。所以拜登无论是出于安抚人心、稳定美国经济局势,还是为了让自己持续下滑的支持率不那么难看,他都必须在这件事情上有所作为。
比如暂时解除对中国产品的关税限制,让中美两国部分的进出口贸易恢复正常。不过说句实在的,美国此举或许不会维持很长时间,一旦他们缓过劲,必定会再次对中国拳脚相向,所以中国企业在这个时候还是要做好准备,以防出现什么变数。
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期间,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本以为会对中国造成威胁,却没想到是美国企业和消费者自食苦果。到了拜登上台,不少美国企业迫切希望改变这一现状,可是,拜登政府除了全面评估特朗普的政策以外毫无作为,越来越多的批评声让拜登政府不得不做出回应。前段时间,美国贸易代表戴琦就表态,将会重启关税取消程序,而且近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拟重新豁免549类中国商品的关税,可美企普遍认为,这远远不够。
《华尔街日报》就指出,特朗普时期对2200多种中国产品进行了关税制裁,而豁免的部分占比太小,而且很多豁免到期的产品也没有包含在549种产品之中。要知道自从特朗普对中国发起关税战以来,包括依赖中国电子元件的企业、从中国进口服装的零售商都受到了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美国企业从中国进口的是中间商品,而且还需要支付高达25%的关税,不仅大幅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还导致了最后生产出来的成品价格上涨。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关税全都落在了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头上。一些美企不肯涨价,就只能用个人资金来支付这些额外的关税,再加上新冠疫情的冲击,也难怪美国企业的处境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在特朗普发起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的时候,不少美国企业还自发组建了一个关税联盟,多次游说白宫,希望能够缓解这一局面,可固执的特朗普就是不肯松口。如今拜登上台后,这个组织也加大了对拜登的游说力度,可没想到却仅仅只换了这么小规模的豁免。不少企业就希望,拜登能够扩大覆盖面,让更多中国商品获得关税豁免权。
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副主席肯·莫纳汉就坦言:拜登政府作出的豁免行为虽说让企业看到了希望,但又影响太小,制造商们希望看到更多关税减免的可能,而不仅是那些到期和延期的豁免。
有不少企业的负责人透露,虽然特朗普政府实施了关税豁免程序,但这些程序不仅繁琐而且毫不透明,企业也猜不透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到底真正想评估的信息是什么,也不知道最好的申请方式有哪些。很多申请得到了批准,但也有部分申请被拒绝,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却没有给出任何合理的解释。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0年期间,美国企业提交了多达5.3万份关税豁免申请,其中有4.6万份直接被拒绝。而且根据今年7月公开的报告显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处理这些申请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明确的标准,而且程序记录、步骤执行依据都存在很大的漏洞。
拜登政府其实也知道,征收关税一事看似对中国起到了作用,却实质伤害了美国企业的利益。但拜登现在没有其他能够打压中国的经济措施,即便知道特朗普的决策是错的,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虽然目前戴琦已经表态,要取消对中国产品的部分关税,说明美国不想困在死胡同里,可美国又不想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做法。直白点说就是,美国仍然希望保留关税对中国造成影响的一部分,而免除掉对美国企业有威胁的部分,继续让关税成为制裁中国的筹码。
可问题是,现在美国面临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已经威胁到了经济复苏的稳定性。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关税政策,只会助长通胀加速,因此,取消关税已经成为了美国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可拜登政府想的不是赶紧破局,而是担心会输给中国。目前拜登政府还不打算和中国签署新的贸易协定,就可以说是美国仍然在探中国的底线,想确定中国还有哪些“红线”,以及在哪些问题上可以讨价还价,以换取在关税上让中国让步。
美国现在清楚自己的情况,却像是个一无所有的赌徒,天真地以为运气可以让它翻盘。
分享或转载请并注明出处:https://news.teshi168.com/hot/105.html
本信息由特视加盟发布,不代表特视加盟立场和观点,如标记有误或侵犯礼仪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