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热点

小红书滤镜景点事件当事人回应!一个滤镜如何引起法律责任?

来源:达达搜 时间:2021-10-21 14:49 阅读

近日,有不少网友发帖更博反映:部分小红书博主使用滤镜过度美化景点,去过后大失所望,“买家秀”和“卖家秀”区别很大。10月17日,小红书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对吐槽小红书上“滤镜景点”的网络话题进行回应并致歉。

最近一些媒体报道,部分小红书用户发布的景点图片笔记存在夸张呈现,经网友实地探访后落差较大。其中三亚蓝房子因被明星李艺彤微博小号青睐而受到网友格外关注。在微博评论中,其称“摄影师找的地方,我穿着带跟的鞋深一脚浅一脚地爬礁石爬过来,最后一张没拍”。

10月20日,相关笔记的小红书用户“爱吃饵块的吕小娜”(下称“吕小娜”)在其微博中回应称,照片并非商业营销,三亚蓝房子为当地免费景点,涉及图片也没有过度滤镜,并贴出了照片原片对比参数。她还称,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滤镜景点”事件当事人回应:没有商业营销,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吕小娜在微博回应称,蓝房子位于三亚清水湾一处沙滩,是当地免费的景点。她还晒出照片的原图数据,以及构图过程。她表示,拍摄这张图片时是2021年过年间三亚旅游拍摄,当时万里无云,加上刚粉刷的艳丽蓝色房子,在那时那刻很讨喜。

“滤镜景点”事件当事人回应:没有商业营销,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吕小娜称,自己粉丝很少——小红书账号粉丝2000多,微博8000多,分享美图不在利益输送,而是分享生活。她表示,自己是个普通上班族,旅游是最大的爱好和生活态度,每次旅游都会把美图在微博、小红书、朋友圈分享。“我们只是在一个免费的公共场所、免费的小众景点,凭借自己的审美,拍摄和调整了自己喜爱的相片,在免费的平台上,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和兴趣相投的网友。”吕小娜写道。

事实上,在此次争议景点中,包括“抚仙湖粉红沙滩”、“三亚蓝房子”、“青岛天梯”、“府河湿地”等在内的地点均为非商业经营的免费景点。10月17日,有媒体联系到了笔记被当作反面案例的小红书博主“imxiaooo”。5月1日,她在小红书发布了府河湿地的相关笔记,照片中大片绿草绵延,感觉十分清新,网友实地再去拍摄后指责她所拍失真。

“imxiaooo”表示,自己的笔记并没有过度修饰,拍摄实景图的人和自己或非同一季节去的府河湿地,去的也未必是同一片草地,仅凭此判断她的笔记是“诈骗”并不合理。“我们是4月中旬去的。府河湿地很大,我们将车子开到很里面,挑了一块好点儿的草地,那一块就我们一伙人。”“imxiaooo”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去的时候实景就是很美,但是可能只有三四月份才那么美,五月份就涨水了。”

“滤镜景点”背后仍是信息缺失

明明是对照小红书上漂亮图片专程去打卡,结果发现现实跟照片相距甚远。

例如其中在网上被人吐槽较多的“三亚清水湾蓝房子”,在一些网友的分享笔记中是海边礁石上一处外立面被涂成蓝色的小房子,并称“随手一拍就是一张韩剧海报”;然而因为这些照片而专程赶到当地的一些人却发现,这就是海边一间废弃的小屋,旁边杂草丛生。

喜欢旅游的市民伍晴翊曾在市面上流行的几个生活服务类APP上搜索信息,发现大量都是雷同的:“年轻人嘲笑老年人跟团去景点,但年轻人自己其实也陷入‘跟网红打卡’的迷思中。”

从事旅游的洪先生则认为,网络平台的“打卡”信息消解了过去的权威评比,大数据的算法让这类信息聚合井喷:“比如我点进一个网红景点,平台会源源不断地推送这个对方的各种内容或性质相似的地点,让人产生‘这就是值得去的地方’的错觉。”而他判断这些地方是否值得去的方法是“找差评”:“好评可能千篇一律,差评一定有原因,这样的原因可能更真实地反映这个地方的情况。”

要“柯南的眼睛”还是“发现美的眼睛”?

“其实旅行景点就那么几大类,关键还是自己有没有发现美的眼睛。”市民张帆以网上流传的青岛“海边的天空阶梯”为例,在小红书分享的图片上,背景是大片的蓝天白云,女孩拾级而上,仿佛正走向天空。然而人们实际造访后发现,这就是海边架起的半截白色阶梯。张帆表示,理性看待照片就会发现很多信息是缺失的。

“与其说像侦探一样去打破滤镜,为什么不能学习这些网红博主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伍晴翊认为,如今不少人旅游是本末倒置,忙着打卡拍照,却忘记去发现和享受生活的美好。“为什么自己不发现美、分享美,只能跟在人家后面去打卡,还要埋怨是‘照骗’?”

嬗变的“内容分享”,需要回归初心

“这些平台刚刚有点名气时,还能看到许多真实评价,但这几年感觉看到的好评越来越多,但真假越来越难分辨。”市民盛焱对此类平台“又爱又恨”。

打开多款生活信息类APP,一些活跃的用户跨越多个平台,还留下联系方式专门用于“商务合作”。“所谓商务合作就是打广告,用我们的粉丝量为商家带流量。”某平台一位活跃的博主坦言,最初自己是真的分享生活消费点滴,有一定粉丝基础后便有商家主动邀请付费点评分享,到后来发展出首批“网红”。而随着“带货经济”兴起,“网红”职业化并日益形成产业链,“如果你看到好几个大V同时在推一个地方,别怀疑,就是付费推广。”

但比起传统媒体明确区分“内容”与“广告”“营销”,在这些平台上,用户几乎无法分辨。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需要在这些新兴平台上对广告、营销和内容分享建立区别。

分享或转载请并注明出处:https://news.teshi168.com/hot/13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