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媛
受疫情影响,近万人滞留内蒙古额济纳这个边塞小城。近日,有网友爆料,在当地的一家隔离酒店内,客人嫌免费午餐不好吃,只把矿泉水拿走,未被打开的盒饭直接扔掉。额济纳旗疫情防控指挥部回应,确有此事,经过呼吁和提倡后,情况已经得到好转。
有视频显示,在被丢弃的饭盒中,里面菜吃光了,只剩米饭。很多网友指责这些浪费粮食的游客,特殊时期有的吃就不错了,还要挑三拣四,拎不清。尤其是阿拉善的朋友,颇感寒心。视频中,一位自称抗疫工作者的家属哭诉:“我孩子在一线6天,一天忙得只顾得上吃一顿,休息3小时。我也想给孩子送饭,但送不了。这些浪费粮食的人,糟蹋的是良心!”一位配送餐负责人表示,“大家每天忙到很晚才吃饭,尽力在保障游客的生活,再怎么也不能浪费粮食”。
联想到额济纳的经济状况,和当地人为抗疫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被扔掉的盒饭,看起来确实非常扎眼。额济纳经济并不发达,主要靠十月份的旅游旺季来带动当地经济。疫情的降临,对他们无疑是一场无妄之灾。作为一个人口只有三四万的小城,突然间要解决近万名游客的吃住问题,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据说因为物资匮乏,当地人还捐赠了自家的食物,省吃俭用、齐心合力地保证游客的生活。看到费心准备的饭菜被嫌弃,他们当然会感到很受伤,大有爱心被糟践之感。
不过,在一片讨伐和谴责声中,也有人给出了不一样的事实。有网友反映,被困的家人没有吃完盒饭,不是不体谅当地人的苦心,而是因为身体条件的限制。滞留的游客,很多都是老年人,因健康原因需要忌口,不能大量食用白米饭等升糖较快的精制淀粉,如果盒饭里碰巧装的多是土豆等淀粉类食物,能吃的相当有限。另外,由于基层工作繁重,餐食质量并不统一,有时饭是生的,有时是隔夜冷餐,这时也难以下咽。总之,他们也不想浪费食物,但要求个性化定制,少配饭多配菜,势必会增加工作人员的负担,现实条件也不允许。
不排除有个别的游客,纯粹因为不喜欢,就扔掉免费午餐,这样的行为需要谴责。但如果据上述网友所说,剩下饭菜,是忌口需要,或者确实没有胃口,不饿,又没有其他可挑选的选项,无奈之下造成浪费,这也可以理解。相反若要求他们不顾身体条件和餐食冷热,无条件地光盘,以对得起当地人的付出,就会构成一种道德绑架。这种不切实际的非难,绝非当地善良人们的初衷。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于当地人和游客,都是一场大考。对于游客来说,他们大部分生活无忧,吃喝不愁,突然之间被困在异乡,物资紧张,吃喝受限,有不适应、有不满,是难以避免的。但人有适应环境的天性,尤其大部分人是中老年人,经历过吃苦的岁月,额济纳的现实情况心知肚明,志愿者的辛勤付出也都看在眼里,知道这不是矫情、抱怨的时候,吃饱是第一要务,没必要因为挑食而挨饿。
当地为游客提供的免费午餐
但视频的碎片化传播,单一的事实讲述,让外地的游客,统一被刻上了忘恩负义、不识好歹的印记,被网友口诛笔伐。这里面,不排除有人“不识时务”,看不到志愿者的苦心,但相信这只是极个别的情况,他们不能代表外地游客的声音。如果因为极个别人的草率,造成基层工作人员和被困旅客的隔阂,加大了防疫的难度,那才是得不偿失。
说到底,这次的浪费粮食事件,只是当地抗疫过程中的一个不愉快的插曲。而其中的不愉快,通过理性、友善的沟通,完全可以化解。额济纳尽最大努力保障游客的生活,游客也要尽最大努力理解工作人员的辛苦,但他们自身的难处和人性上的弱点,也需要以一种平常心态去看待。最遗憾的事莫过于,一个本可以冰释前嫌的误会,经过网络是非不明地传播,和不分青红皂白、上纲上线的道德批判后,在当地人和游客之间造成敌对和仇恨,人与人之间善意的流动被阻断,一段本可以长远流传的互助佳话,成为人心中隐秘的难以愈合的痛。
我们所要防控、隔离的是病毒,而不是人心中的善意与大爱——无论何时何地,这句话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疫情肆虐,人心惶惶,但生活还要继续。与其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他人,加剧敌对、紧张情绪,让被病毒破坏的生活,会变得更加沉重、窒息,不如保持平心静气的柔性态度,化解冲突和分歧,相信人性里固有的善意和民情理性,坚守团结和友爱,科学有序地应对病毒,这才是我们所期待的战疫的模样。
分享或转载请并注明出处:https://news.teshi168.com/hot/232.html
本信息由特视加盟发布,不代表特视加盟立场和观点,如标记有误或侵犯礼仪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