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热点

三国后期,姜维北伐十一次,最远打到了何处是现今的哪里

来源:leniuniu 时间:2022-08-31 09:43 阅读

诸葛亮生前为了光复汉室,曾五次北伐,但都没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他自己也由于操劳过度、积劳成疾,在最后一次北伐中于五丈原病逝,享年五十四岁。在诸葛亮死后,深受诸葛亮器重的姜维为实现诸葛亮的遗愿,也立志北伐,光复中原。他在诸葛亮死后于公元238年到公元262年这二十多年之间,曾参与主持了十一次北伐。

第一次是在公元238年,姜维跟随蒋琬驻扎汉中,之后率偏师出陇右,于南安与魏军相持不下,不久退兵,不过此战蒋琬也只是骚扰而已,并不是真的要拉开阵势打,没多久退兵属正常。南安当时属于凉州的一个郡,如今属于今甘肃陇西、武山县一带。

第二次是在公元244年,当时曹爽为建功立业,兴大军伐蜀,蜀汉大将王平在汉中抵御,姜维跟随费祎率军前去支援王平,最终打的曹爽大败。由于这场仗属于蜀汉防御之战,也就并没有打到那之说。

第三次北伐在公元247年,当时羌胡人打算降蜀,姜维为了策应他们的投降,率兵出陇右接应,与曹魏大将郭淮,夏侯霸大战于洮西,之后成功胡族首领白虎文等部大部分人迁往蜀地,达到了要完成的目的。此战是掩护胡人迁蜀,迁蜀受到了魏军阻拦,并战于洮西,洮西在如今甘肃洮水之西。

第四次是在公元249年,姜维督军进攻雍州,并依傍曲山筑城,称曲城,并派牙门将句安、李歆等人驻守此地,以此为后方再与羌胡人一起进攻雍州郡县。魏军都督郭淮与雍州刺史陈泰统兵抵抗,不过后来被邓艾切断了退路,曲城也沦陷,姜维于是率重兵奔袭洮城,不过又为邓艾所所破,姜维只好撤军。姜维最后打到了洮城,洮城是在今甘肃临潭西南处。

第五次是在公元250年,姜维又是以羌人为辅助,与曹魏大将郭淮战于洮西,双方都各有胜负,洮西并未被攻克,但姜维俘虏了魏中郎将郭修。洮西如今在甘肃洮水之西。

第六次北伐是在公元253年,当时大将军费祎遇刺身亡后,姜维没有了制约,于是立马出兵北伐,并包围南安,不过由于粮尽而退。南安属今甘肃陇西、武山县一带。

第七次北伐是在公元254年,当时司马师杀夏侯玄、李丰等人使得曹魏内乱动荡,魏狄道长李简甚至密书向蜀汉请降。姜维看到机会于是再次出征。姜维占据狄道,进围襄武,最终击败魏军,斩杀大将徐质,姜维乘胜进击,破河关、临洮等县,并迁县民入川,之后率军撤回。河关、临洮在今甘肃临夏与甘肃岷县一带。

第八次是在公元255年,姜维乘司马师病亡与夏侯霸、张翼再次北伐,率数万人攻魏,大破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王经退守狄道城,姜维则乘胜围狄道城。之后司马昭调整过来,派邓艾与陈泰并力抗击蜀军,并司马孚为后援,姜维被击退。狄道城在今甘肃临洮县。

第九次是在公元256年,姜维率兵再次北伐,想乘机进取上邽,并与镇西将军胡济约定在上邽会合。姜维与魏军交战于段谷,但胡济却失期未至,蜀军大败,姜维也因此战自请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段谷在今甘肃天水西南。

第十次在公元257年,诸葛诞联合东吴起兵反抗司马昭,司马昭调走了关中兵力,关中空虚。于是姜维乘机再出兵,攻魏秦川。姜维率兵数万出骆谷,到达沈岭。当时魏在此防守薄弱,姜维十分有可能拿下,可惜司马望与邓艾合力死守,姜维军进至芒水不得下,姜维多次挑战,魏军都不出。诸葛诞败亡后,姜维撤兵。这次姜维进军到的芒水在今陕西周至附近。

第十一次北伐是在公元262年,姜维再次出兵北伐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北伐,因为再过一年蜀汉就没了,姜维率军攻入洮阳境内,并与邓艾战于侯和,由于姜维远征补给困难,最终为邓艾所打败,损失惨重,实力大减,姜维战败后退往沓中。侯和在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

纵观姜维的十一次北伐,有不少次是相持不定,败过两次,总的来说还是胜多于败,但胜也和诸葛亮一样似乎没有取得实质性战果,败的两次则都与邓艾有关。而且也可以看出在大将军费祎死后,姜维没了限制,几乎每年都有进行北伐,只有最后一次北伐过了五年之久。

姜维北伐大多打的是甘肃附近的地方,个人感觉打到最远应该是在第八次北伐之时,当时姜维打败王经,一路打到了狄道城这,狄道城在今甘肃临洮县。

诸葛亮病逝以后,姜维作为诸葛亮的高足被极力推荐给刘禅,同时反复劝谏北伐是维系蜀汉存亡的关键。刘禅也坚持北伐的战略,但在诸葛亮之后主政的蒋琬、费祎都消极的执行北伐战略,致使姜维没有大的作为。

延熙十六年(253年),费祎被刺身亡,姜维逐步独掌军权。

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当年夏天,姜维就率领数万大军出石营,围困南安。魏国雍州刺史陈泰率军前来救援,军至洛门,姜维就因为粮食耗尽而退军。

此后,到263年蜀汉灭亡,在十年的时间内,姜维一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大胜两次、小胜一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其中与魏名将邓艾交战五次,无一胜绩,仅有一次,邓艾坚守不出,姜维没吃败仗。

姜维北伐的功过,与本题无关,就不多说了,看看姜维最远到达了哪里吧。

叙述姜维十一次北伐的过程,豹眼实在觉得就像懒婆娘的缠脚布,毫无趣味,几乎没有一点可聊的地方,就不啰嗦了吧。根据相关的资料,简单说一下姜维最远抵达了啥地方。

姜维北伐,主要的战争区域局限在陕西、甘肃等地。具体到达了甘肃南安、洮西、洮城、狄道、段谷、侯和、沓中以及陕西秦川芒水、汉中附近地区。

从中可以看出,姜维北伐最远到达了狄道,也就是今天的临洮县,在兰州以南,属于甘肃定西市。

延熙二十年(257年),姜维率军越过秦岭到达芒水,即今天陕西周至县渭河支流黑河,这是最接近曹魏核心经济、军事地带的地区。

姜维北伐之所以乏善可陈,因为几乎到达的都是兔子不拉屎的不毛之地,人口稀少,曹魏防御薄弱,跟集体郊游差不多,就不多说了吧。

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第五次率军北伐的诸葛亮积劳成疾,油尽灯枯,病死在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死后,姜维渐渐独揽了蜀汉军政大权。姜维夯实权力后,一改蒋琬、费祎制定的罢兵息战、与民生息的政策,全盘承袭了老师诸葛亮穷兵黩武的做法,他十一次北伐曹魏(小说中为九伐中原),却胜少负多。

蜀汉政权从建立到覆亡,历二帝,享四十二年国祚,国运并不长久,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关于蜀汉政权迅速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一直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长期难以盖棺定论。

有人认为,西蜀政权僻处西南一隅,地理位置没有优势,地域逼仄,人口较少,经济欠发达,综合国力远不如占据黄河以北广袤地区的曹魏,不论经济还是人才,西蜀不仅难以抗衡强大的曹魏,甚至不如盘踞长江中、下游的孙吴,因此最早被曹魏所灭。

也有人认为是蜀后主刘禅昏聩无能,所以贻误蜀国。刘禅上位后整日浑浑噩噩,稀里糊涂,不仅沉溺于声色犬马中难以自拔,还重用宦官黄皓,极力阻挠姜维北伐,“烂泥糊不上墙”的刘阿斗才是导致蜀汉迅速灰飞烟灭的罪魁祸首。

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意见是蜀相诸葛亮不顾国力疲弱,六出祁山,北伐中原,耗尽了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诸葛亮用兵过于谨慎,不善奇谋,且重用私人,排斥异己,导致蜀汉人才匮乏,后继无人,最终被人才济济、民殷国富的曹魏击灭。

一个政权的最终灭亡,原因错综复杂,内忧外患,政局动荡,经济崩溃,体制积弊等等,都能动摇其统治基础甚至导致房倒屋塌。但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往往是因军事上的失败。

昔日诸葛亮六出祁山,在战局上还能稍占上风,有时还能压着曹魏打,但他死后,蜀汉居然气势锐减,甚至可用不堪一击来形容,这一点很值得后人深思。正是被诸葛亮誉为“陇西奇才”的姜维统领全军,并一次次义无反顾地北伐中原,耗尽了蜀国的国力,还没有啥值得夸耀的战功,这才导致蜀汉满盘皆输的。

253年,力主保国安民的大将军费祎被郭循刺死,军权全部落入姜维手中,于是他便开始频繁出兵对曹魏发动进攻。

255年,姜维率军万人直扑狄道(今甘肃临洮),击败魏将陈泰,并将另一员魏将王经围困在狄道城中。曹魏实际掌权者司马昭派名将邓艾会合陈泰驰援狄道,大败姜维,迫使其退守钟提(甘肃成县)。

第二年正月,姜维被晋封为大将军。夏七月,姜维又率大军兵出祁山,因镇西将军胡济失期不至,在上邽段谷(甘肃天水附近)被魏将邓艾打得大败亏输,士卒伤亡惨重,遗尸遍野,失踪逃亡者不计其数,引发蜀汉民众的强烈不满。

史载,蜀国当时载入户籍的大约二十八万户,人口总数约九十四万口,而官员、将士就多达十四万二千有余,平均两户就要负担一个官员或军人。彼时刘禅昏聩庸弱,不理政事。到258年,朝政大权逐渐被大宦官黄皓把持,黄皓想用其党羽闫宇代替姜维掌军事,姜维感到危惧异常,便以防御曹魏为由,长期统兵在外,驻扎、屯田于沓中(青海东南部与甘肃接壤处)不敢回成都。

《三国志》载,姜维前前后后共发起过十一次北伐,第一次发生在238年,最后一次发生在262年,前后历时24年,有胜有负,但总体负多胜少,不论他如何努力,仍然改变不了魏强蜀弱、战略被动的不利局面。姜维北伐大都在今天的甘肃境内 ,打的最远的一次应该是第八次北伐,蜀军攻至狄道城(今甘肃临洮定西),围困魏将王经,后被邓艾击退。按图索骥,这应该是姜维十一次北伐所抵达的最远地方了。

姜维继承恩师诸葛亮的遗志,十一次北伐中原,比诸葛亮六出祁山有过之而无不及。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邓艾偷袭阴平、刘禅已经举国投降的情况下,还心怀蜀汉,一门心思帮助刘禅复国,他试图通过诈降钟会,再撺掇钟会举兵造反击魏,以实现灭曹兴汉的最终理想。这样始终心怀前朝、并一心一意想匡扶社稷的人在历史上实属凤毛菱角。

最后他虽然功败垂成,身死族灭,但其个人品德似乎得到了诸葛亮的真传,虽然他一次次攻伐中原的举动不被后世史家肯定,甚至屡遭诟病、质疑,但仅凭他对蜀汉忠心无二这一点,就已经能让他名垂千古了。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搬运】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一代名将姜维继诸葛遗志,为兴复汉室基业,自公元238年到公元262年,先后进行了十一次北伐。十一次北伐中有大胜两次,小胜三次,持平四次,一次大败,一次小败,总体战绩是相当不错的,相比之前诸葛亮北伐,姜维北伐已成功将重心从之前的秦岭西县(现今甘肃陇南市盐官镇)和子午谷一线推进到了西县以北金城和渭水南岸的芒水(现今陕西周至县渭河支流黑河)一线。那么姜维在十一次北伐中,最远到底打到了哪里呢?此处又是现今何处呢?

姜维北伐

姜维北伐可分为三个部分来进行说明,第一部分是蒋琬主政期间,第二部分是费祎主政期间,第三部分才是姜维真正独立主持的北伐。

在蒋琬主政期间有两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发生于公元238年,时蒋琬和姜维率军出陇右,在南安与魏军相持,不久撤兵。这次北伐不过是蒋琬对曹魏的骚扰,并没有真正进取的意图。

第二次北伐是因曹魏一方主动进攻而引发的,公元244年,曹爽领军十万进攻汉中,时蜀汉大将王平死守汉中,后姜维与费祎领军前往救援,最终曹爽大败而归。

公元246年,蜀汉丞相蒋琬去世,主政大全由此交到了费祎手上,费祎历来主张休养生息,不主张北伐曹魏。然姜维北伐之心坚定,费祎也并没有强加阻拦,不过给予姜维北伐的兵马确是非常之少,每次不过万余人罢了。在费祎主政期间,姜维一共进行了三次北分别发生于公元247年,公元249年和公元250年,主战场都是在洮西,这三次北伐基本持平。

公元253年,费祎遇刺身亡,费祎死后姜维开始接管了蜀汉的军政大权,自此开启了属于他的真正北伐。同年姜维率军北伐,再次出兵围攻南安,只可惜因粮尽而无功而返。

公元254年,姜维第七次北伐,此次北伐姜维由陇西狄道北进,后斩杀了魏将徐质,此役小胜。

公元255年,曹魏实际掌权者,大将军司马师病故,姜维趁机再次由狄道北进,此次北伐姜维大胜,于洮西大败魏将王经,后一路北进围攻王经于狄道城。这便是历史上的“洮西之战和狄道之围”。这也是姜维十一次北伐中打得最远的一次。时王经率领残部坚守狄道城,后曹魏大将陈泰领军前往救援,姜维最终撤兵。

公元256年,姜维再度北伐,然此次遇上的不是一般的将领,正是后来的名将邓艾。此役是姜维与邓艾第一次交锋,最终被邓艾大败。

次年魏将诸葛诞叛乱,姜维借机再度出兵秦川,然魏军采取坚守策略使得姜维终难推进,公元258年,诸葛诞兵败,姜维闻讯退兵。

公元262年,这是姜维最后一次北伐,与邓艾交战于侯和,后为邓艾所破,此役小败,后姜维因避黄皓锋芒前住沓中屯田避祸。

姜维北伐,最远攻至狄道城一带

姜维北伐十一次,属第八次北伐打得最为出色,洮西之战,魏军折损数万人,姜维乘势一路攻打到了狄道城一带,古时狄道便是现今甘肃临洮地区,故姜维最远打到的狄道城一带应是现今的兰州市以南,临洮县以北一带。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姜维一共北伐十一次,其中第五次北伐的攻击范围最远,一直杀到了西平郡附近。西平就是现在的青海省西宁市。

十二年(公元250年),假维节复出西平,不克而还。——《三国志·姜维传》

↓姜维历次北伐攻击区域示意图

第一次北伐:探敌虚实。

公元238年,辽东公孙渊造反,魏国太尉司马懿率四万大军赴辽东平叛。当时蜀汉尚书令蒋碗认为司马老贼不在关中坐镇了,此乃偷袭魏国的大好时机,便令姜维领偏师出击陇右,意在试探魏国的虚实。

蜀军杀至南安郡后,与魏军相遇,双方相持不下。随后蜀军撤退,姜维的第一次北伐至此结束。

第二次北伐:增援汉中。

第一次北伐后,蜀汉有六年没有北伐。蜀不攻魏,魏自然要攻蜀。公元244年,魏国大将军曹爽领十万大军攻击蜀汉的北部门户汉中。蜀军大将王平领三万人迎战。

当时蒋碗已经病重,接替蒋碗的费祎遂派遣姜维率蜀军主力增援汉中。姜维率蜀军主力抵达汉中后,魏军撤退。

以上便是姜维的前两次北伐,由于当时姜维的地位不高,不是北伐的领导,因此在《三国演义》中,便没有这两次北伐。(这也是为什么在演义小说中,是“姜维九伐”,而不是“姜维十一伐”的原因)

第三次北伐:接应羌胡归蜀。

公元247年,姜维升任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

同一年,魏国凉州的羌胡族人造反,意欲投奔蜀汉。魏国雍州刺史郭淮闻讯后,率军在半路拦截。姜维闻讯后,也率兵出陇右,在羌胡族人赴蜀途径的洮西(洮水以西)与郭淮和夏侯霸大战一场。此战姜维小胜,不仅护送了不少胡人入蜀,且全身而退。

第四、五次北伐:趁乱出击。

公元249年,魏国发生高平陵政变,姜维认为魏国内乱,乃北伐良机,便请命北伐。然而费祎认为北伐劳民伤财,不愿意给姜维过多的兵力,只给了他一万人。

此战,姜维率军突袭陇右,行军路线和第一次北伐相同。大战数月后,姜维在邓艾、郭淮、陈泰的围攻下,退回汉中。

一年后,姜维再次出击。这便是姜维的第五次北伐。此次北伐,姜维把攻击目标定为凉州的西平郡。(最远的一次)

由于当时魏国确实有内乱,因而姜维自汉中出兵后,一路浑水摸鱼,并且还得到了凉州羌胡的配合。不过杀至西平后,受限于兵力少,没有攻克西平。随后,姜维在撤军途中俘虏了后来刺杀费祎的郭修。(姜维被后人怀疑是刺杀费祎的幕后指使者,就是因此而来)

第六次北伐:配合东吴伐魏。

公元253年,蜀汉大将军费祎遇刺身亡,姜维终于放开手脚。当时恰好东吴太傅诸葛恪兴师攻魏,发兵20万进攻淮南。姜维得知消息后,也乘机率数万人出击石营(甘肃西和县),经董亭(甘肃天水),包围了魏国南安郡。后来因为久攻南安不克,且军粮耗尽,姜维遂撤围退回汉中。

第七次北伐:兵出狄道。

公元254年,由于司马师和魏帝曹芳的关系激化,司马师遂杀掉支持曹芳的李丰、夏侯玄等人,魏国顿时陷于混乱。

魏国狄道县长李简担心受牵连(也不知道朝廷内乱跟他一个县长有什么关系),便密向蜀汉请降。当年六月,姜维率军攻魏,狄道县长李简献城降,姜维遂占狄道。(狄道就是现在的甘肃临洮,当时的临洮是现在的岷县)

休整四个月后,姜维率军进围襄武(甘肃陇西南)。魏将徐质反击,蜀前军荡寇将军张嶷战死。姜维率军继至,击败魏军,斩杀徐质。魏军撤退,姜维乘胜进击,攻破河关县城(甘肃临夏西北)、并迁河关、狄道、临洮三县百姓回蜀。第七次北伐自此结束。

第八、九次北伐:劳民伤财。

公元255年,由于司马师暴亡,司马昭尚未完全继承司马师权力,姜维趁机北伐,在陇右斩敌过万。但是随着魏军增援,姜维不得不再次退回汉中。

第二年,后主刘禅册封姜维为大将军,其军力和威望空前强大,姜维遂决定再次北伐陇西。

这一次,姜维与蜀国镇西大将军胡济约定在上邽会和,发动强攻。但由于胡济未能如期到达战场,姜维又大败于邓艾之手,遂遭到朝野怨恨。姜维谢过引责,自请后主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第八、九次北伐是姜维人生的转折点,从这两次北伐后,蜀汉朝廷对姜维的评价越来越低。

第十次北伐:趁乱再伐。

公元257年,魏将诸葛诞联合东吴在淮南起兵反司马昭。司马昭调雍凉驻军东下讨伐诸葛诞和东吴。姜维闻讯后,认为长安必然空虚,便决定改变北伐路线,不再攻雍凉,而是直攻长安。

起初,魏军众皆惶惧。但魏国征西将军司马望和安西将军邓艾考察地形后,遂制定了依山为营,近水筑寨的策略。任由蜀军多次挑战,就是坚守不出,两军长期对峙。一直到公元258年四月,随着诸葛诞败亡,魏军主力西调,姜维遂引军而还。

这次北伐后,姜维再次被任命为大将军。但是朝内对他的非议更大,纷纷骂他屡次北伐不见成效,弄得民困兵疲。姜维抵挡不住舆论对他的非议,便不再轻易对外用兵,转过头来致力于加强汉中的守御。

第十一次北伐:被逼无奈。

由于黄皓、诸葛瞻等反姜维派纷纷要求罢免刘禅姜维的兵权。姜维为保兵权,便被迫以北伐的方式以保兵权。

公元262年,姜维起兵再度攻魏,攻入雍州洮阳境。魏征西将军邓艾率兵迎战。邓艾抓住姜维悬师远征,战线长,给养困难,难以持久的弱点。抢占有利地势,在洮阳以东的侯和(今卓尼东北)设阵,以逸待劳,阻击蜀军。

双方激战后,邓艾发起反击,姜维大败,损失严重。由于姜维是以战保兵权,他此战是只许胜不许败。然而他却败了,而且还是惨败。因此在战后,姜维不敢回朝,也不敢回汉中,只得带兵退往沓中(甘肃舟曲)躲避非议。

就在姜维寻思该如何是好时,数月后,司马昭以18万大军,兵分三路攻蜀。

这一战就不用多说了,这本来是姜维将功赎罪的好机会。然而他的表现并不好,蜀汉在抵抗了几个月后,后主刘禅开城投降。立国43年的蜀汉政权自此灭亡。

都说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其实,姜维一共北伐了十一次,最远打到了狄道,也就是今天甘肃临洮。

姜维之所以要屡屡北伐,主要是出于三方面考虑:

其一、继承诸葛亮遗志

其二、为蜀汉尽可能打出一片战略缓冲区

其三 、避祸

继承诸葛亮遗志

作为诸葛亮最为欣赏的后辈,姜维在蜀汉军内的地位得到迅速的提升,以一个降将的身份,在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投降蜀汉后,六年间,已经位至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进入了蜀汉军中高层。

姜维也不负诸葛亮所望,以复兴汉室为己任。可是,在蜀汉政权内还有费祎、蒋琬等前辈在前,此时的蜀汉军权并不在姜维手中。

据《三国志》:

延熙元年,随大将军蒋琬住汉中。琬既迁大司马。以维为司马,数率偏军西入。

姜维每次出兵北伐,所率不过万人,因而也不能获得太大的战果。

据《三国志》:

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客观地说,诸葛亮死后的接班人费祎和蒋琬都是治国之能臣,却非治军之能将,让他们来担任大将军和大司马,是蜀汉政权为了确保军权能够掌握在信任之人手中,却非知人善任。

而且,此二人在对待诸葛亮战略方面的决策也有自己的看法,中心思想就是一句话:只要是曹魏不来攻,那蜀汉就据险自守,和诸葛亮进攻性防御的战法大相庭径。

那么,蜀汉政权中谁才是诸葛亮战略决策的忠实执行者呢?姜维!

进攻型防御

诸葛亮赏识姜维是出于三种考虑:

其一、姜维本身才华出众。

其二、出身凉州士族

其三、能够领悟、认同自己的战略决策并坚决执行

姜维自身的才华是诸葛亮赏识他的基础;出身凉州士族是诸葛亮在蜀汉政权丧失了马超之后为下一步进军凉州寻找到了一个替代人选;能够领悟、认同自己的战略决策并坚决执行使诸葛亮把姜维视作了接班人。

我们在读诸葛亮的《隆中对》时,如果仅仅看到“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就把这句话视为诸葛亮是在据有荆、益二州之后就具有了北伐的本钱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下面还有“西和诸戎”一句话,恰恰说明了诸葛亮的战略决策中是没有忽视西北的。

我们不要忘了,在刘备攻占益州后,孙权来索要荆州的时候刘备说过的话,那就是在攻取凉州后再还荆州。这句话并不是刘备随口来敷衍孙权的,而是刘备内心真实的想法。

自古以来,精兵良马皆出西北,刘备又得了马超,更是如虎添翼。如果利用马超在西北的影响力出兵夺取凉州,既可以西北的精兵良马武装自己,建立一支能够和曹魏虎豹骑媲美的骑兵,又可以占据河西走廊,以西南的物资与西域诸国进行贸易,在经济上壮大自己,待到天下有变时起兵北伐,则蜀汉大业成矣!

可惜,荆州陷落、关羽被杀。刘备激怒之下起兵报仇。夷陵之战大败,丧失了积攒了几十年的老本,自己也在白帝城病死。蜀汉经此一败,自保尚且不足,哪里还有能力北伐?

蜀汉虽孱弱,但其基本战略仍然未变,只不过在具体执行时进行了调整,把过去进攻型的策略调整为进攻型防御,其目的就是要为蜀汉尽可能的打出一片战略缓冲区,来确保汉中,进而确保蜀汉政权。

可惜魏延之流却并不理解诸葛亮的战略,在初次北伐时偏要出兵子午谷偷袭长安,可魏延有没有想过,即使偷袭长安成功,在曹魏政权的全力反攻下蜀汉能够守住长安和关中吗?如果守不住,那就意味着蜀汉在关中之地就会丧失绝大部分主力,还哪有能力守住汉中,保住政权呢?

所以,诸葛亮才没有接受魏延的意见,而是把目光投向了西北方面。诸葛亮的策略是,只要是控制住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即可向西逐步蚕食,自己布置在陈仓一线的部队对曹魏仅采取守势即可。待到自己消化了三郡之后,再整军与曹魏决战,以曹魏关中之地作为战场,以关中之地的产出来养兵,这就是以战养战之法。而曹魏只得从关内抽调兵马和钱粮入关作战,这就会极大削弱他们的实力,待到此消彼长之时,蜀汉在进行反攻,则关中之地一战可定,并且能够守住。如此一来,则蜀汉大业尚可为也!

在蜀汉内部,仅有马谡和姜维能够理解、支持并且坚定执行诸葛亮的战略。可惜街亭一战,马谡失机被斩,蜀汉政权也由此失去了最好的一次机会,诸葛亮身边仅剩下姜维一人可用了。

在姜维担任蜀汉将军期间,一共发起了十一次北伐,虽然胜多负少,但是因为受到费祎、蒋琬的控制,所率兵马过少,即使获胜,也无法扩大战果。

鉴于姜维的十一次北伐所占篇幅过大,笔者今天就就来讲一讲姜维北伐战果最大的一次。

公元255年(延熙十八年),姜维发起了第八次北伐。因之前费祎被刺杀,所以蜀汉的军权已经基本上由卫将军姜维掌握,姜维可以调动数万大军出战。

公元255年7月,曹魏大将军司马师病死。司马昭继任之后,急需稳定朝局和应对曹氏家族的反扑,这对于蜀汉而言是个利好消息。于是,姜维调动数万兵马与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一道出兵,攻打狄道(今甘肃临洮)。

曹魏征西将军陈泰命令雍州刺史王经率军进驻狄道,待到自己从陈仓率军来到后再与姜维决战。

可是王经却不听号令,擅自进兵与姜维交战,连败于故关(今甘肃临洮北)和洮西,损失兵马数万,残部万余人退守狄道,等待陈泰来援。

此次进兵,是姜维北伐以来最大的胜利。

不过,此役却涌现出了姜维和蜀汉日后最大的一个对手,那就是邓艾。

见王经战败,司马昭启用了时任长水校尉的邓艾。邓艾认为,此时如果进兵与王经合兵一处,对战局毫无用处。因为此时蜀汉刚刚赢得一场胜利,上下士气正盛,而曹魏援军千里赴援,本就人困马乏,哪里会是以逸待劳的蜀汉军队的对手。在这种局面下,与其与王经合兵一处,不如以王经所部为诱饵,吸引姜维把大军留屯在狄道,自己率领大军走陈仓道袭取汉中,自可解狄道之围。

双雄初次会战,还未见面,就已经棋逢对手。姜维采用的是围城打援之计,而邓艾采用的是围魏救赵之计。

可是,陈泰却并未听从邓艾的建议,他认为,姜维远来疲敝,粮草运输困难,根本不能持久作战,只要是三路魏军合成一路,逐次攻击,自可击败姜维,保住狄道。

陈泰的战法对于姜维来说,危险系数小得多,即使姜维在三路魏军的攻击下不支,也可以从容沿路退回,后路无忧;而邓艾的战法,正好打击了蜀汉必救之处,一旦汉中失守,蜀汉北大门洞开,就有亡国的危险。如果出现这种局面,姜维的退军势必就会仓皇而去,如果曹魏军队尾追截杀,势必会损失惨重。由此看来,陈泰与邓艾的军事能力高下立判。

也正因此战,司马昭充分地认识到了邓艾的军事才能,于是晋封邓艾为安西将军,假节,兼任护东羌校尉,成为曹魏与蜀汉作战的主将。

姜维避祸

除了以上两个原因之外,姜维屡次出兵北伐,还有避祸一层意思。

诸葛亮死后,蜀汉的人才快速凋零,朝中宦官开始专权,其中以黄皓最为突出。

蜀汉尚书令董允在世时,每见黄皓必怒斥之,所以黄皓不敢擅权。可董允过世后,黄皓依靠刘禅的宠信再也无人可以约束。

姜维也曾想除去黄皓,但被刘禅阻止,黄皓也因此痛恨姜维,屡屡想夺去姜维的兵权,交由右将军阎宇执掌,然后谋害姜维。

姜维深知其中利害,所以不敢放弃兵权。而保住兵权的唯一方法就是领兵出战。姜维领兵于沓中屯田,就是为了避黄皓之祸。

可是,正是因为姜维远赴沓中避祸,给了曹魏可乘之机,派邓艾牵制住姜维,使其不能及时赴援汉中,蜀汉由此灭亡。

总结

姜维十一次北伐无功而返,也算是一位悲剧英雄。我们可能会说,如果不是姜维屡屡北伐,耗费尽了蜀汉的实力,以蜀汉的山川险固,民生富庶,固守还是有余的。

其实,这种观点早在千年前就很有市场。可是,蜀汉不主动去打曹魏,曹魏难道就不会打蜀汉?与其被动挨打,还不如主动出击,为蜀汉政权打出一片战略缓冲区,更有利于蜀汉固守。

何况,姜维通过屡次北伐,训练了大批的士兵,使蜀汉军队的战力不弱。如果仅是消极挨打,那蜀汉政权在诸葛亮死后恐怕坚持不了29年,早就被曹魏灭亡了。

公元238年到262年,姜维的11次北伐行动,总共取得了4次胜利,五四平手,两次败北的战绩,总体来说战绩还算过得去。

但是每征战一次,既是对敌人的讨伐,也是对自我兵力的损耗,即使做到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也是惯例。

依据三国志记载判断:这11次北伐,最远到达的是狄道,也就是现如今的甘肃临洮地区!

首先是4次胜利的北伐

第一次北伐胜利

在公元244年,正是曹爽和司马懿夺权之时,当时司马懿被架空权力,所以曹爽也就理所当然掌握大权,但是因为此人好大喜功,为了彰显和炫耀,就在匆忙之中实行了灭蜀的计划。

这也是许久以来曹魏难得的一次进攻蜀汉的机会,作为防守方的蜀汉将领王平,利用蜀道配合险要地形的加持,为援军的感到争取了足够的时间。后来随着姜维和祎一起给于魏军重创,当时并没有追击太远,即使追过去优势也不大,这算是一次胜利!

第二次北伐胜利

公元253年的第6次北伐,就在东吴的太傅诸葛恪,大举进攻魏国的时候,姜维也敏锐察觉到机会的味道,自然再次出兵北伐,但是当时因为准备的不充分,失去了持续作战的能力,也仅仅打到了南安,也就是现如今的甘肃陇西、武山一带,这也算是第2次告捷!

第三次北伐胜利

第7次北伐的胜利,发生在公元254年,也正是借助魏国内乱的绝佳时机,由于夏侯玄、李丰、张缉三人及其氏族的死亡,也最终造就了这场内乱。

魏国狄道的守城将领李简,当时也由于害怕,私下里向蜀汉请求投降,这次也让姜维捡了一个大便宜,并借机斩杀了魏国将领徐质,占领了临洮和河关两地!这次也就是姜维北伐最远最彻底的一次。

第四次北伐胜利

最后一次胜利是公元255年的第8次北伐,也就是魏国大将军司马师刚刚病死,姜维在此时出兵,对权力并未完全掌握在手的司马昭,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这次北伐,蜀军战胜了魏国雍州的刺史王经,从而大举进攻狄道城,但是后来迫于魏征西都督陈泰的支援,无奈撤军。

其次就是5次平手北伐

公元238年,这也是姜维第一次北伐,或许是由于时机还不成熟,也或许是掌权者蒋琬的修养生息之策,当时姜维仅仅带领了几千兵马,进攻凉州南安,毕竟实力有限,当时也进一步扩大优势,只能与魏军僵持。南安(今甘肃陇西、武山县一带)。

公元247年,姜维为了接应背叛魏国归降蜀国的羌族人,率军出陇右,当时魏国将领郭淮、夏侯霸与之僵持,在此没有分出胜负,当时最远到达的是如今甘肃洮水以西!

时隔两年,姜维进行第4次北伐,带兵攻打雍州,后来在羌人的协助下,一起进攻雍州的各个郡县,但是毕竟当时蜀军缺乏优秀将领,仅凭借姜维一己之力,很难与魏国的众多将领抗衡,双方都小有胜负,最终也只能算平局!

公元250年的第5次北伐,姜维同样联合羌族人,再一次和魏国的大将郭淮交战,当时交战地点位于洮西,最终也是因双方不相上下,没有分出胜负!

257年最后一次平局告终的北伐,也就是第10次北伐,可以说姜维是捡漏的好手,再一次趁着魏国诸葛诞叛乱的时候,借机出兵秦川,魏国的将领邓艾和司马望当时也比较机智和谨慎,并没有选择正面刚,坚守着阵地不出去,最终后来双方也只能对峙于芒水,魏国内乱平定之时,也就是姜维撤兵之日。

最后就是鲜有的两次败北

公元256年,姜维出兵想要攻打南安,再次遇上了曾经的对手邓艾,哪里想到出师不利,反被邓艾倒打一耙,攻占了武城山,姜维当即改变策略攻打上邽,但是却不料被自己人坑了一把。

胡济并没有如约而至,导致蜀军遭到惨败,这次败北发生在甘肃天水西南,也就是当时的段谷。这算是第9次北伐!

公元262年,最后一次北伐攻打魏国,姜维再次与邓艾交战,交战地点洮阳侯和,现如今的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卓尼县,由于战线太长补给跟不上,自然也导致了这次北伐的最终失利。

姜维11次北伐,最远的也就是第7次北伐的胜利,也就是如今的临洮县一代,当时被称为狄道,即使后来再次有望超越,但也因为诸多因素而止步于此!

姜维的一生,主要是在艰辛的伐魏征战中度过的。

第一次,公元238年,姜维和蒋琬合作,“率偏师西取陇右”,结果是“维与魏将相拒南安”。

第二次,公元244年,姜维和费祎进军兴势,部将王平袭击魏大将军曹爽,结果是“爽争险苦战,失亡甚众,关中为之虚耗”。

第三次,公元248年,姜维率军除陇西、安南、金城,与魏将郭淮、夏侯霸战于洮西,结果是“凉州胡王白虎文、活无戴等率众降”,姜维“迎逆安抚,居之于繁县”。

第四次,公元249年,姜维遣部将廖化进取洮城,结果“魏将邓艾先自据城,维等不克而还”。

第五次,公元250年十二月,姜维复出西平,诱羌胡以为羽翼,又与郭淮战于洮西,结果是“不克而还”。

第六次,公元 254年,费祎死,姜维亲率西蜀军数万,出石营、董亭进围南安(治今甘肃省陇西县西南),最后是“魏雍州刺史陈泰解围至洛门,维粮尽退还。”

第七次,公元255年,姜维复出陇西狄道(甘肃省临洮县),结果是“魏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进围襄武(甘肃陇西县南),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乘胜“拔河关、狄道、临洮三县民还”。

第八次,公元256年,姜维出狄道,结果是“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与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经退保狄道城,维围之。”后来魏国征西将军陈泰引兵解围。

第九次,公元257年,姜维整勒戎马,与魏将邓艾战于段谷,由于蜀镇西将军胡济失期不至,结果为魏将邓艾所破,蜀军“星散流离,死者甚众”。

第十次,公元258年,姜维乘魏将诸葛诞反于淮南,亲率数万蜀军出骆谷,魏将邓艾,司马望合兵相拒,结果是“姜维数出挑战,艾、望不应。”诸葛诞兵败,维引兵还。

第十一次,公元261年,姜维出候和,进取秦川,“与邓艾相拒,兵败,还住沓中”。

姜维在蜀汉执掌前方军权三十年,其间主动伐魏是一次,具体战绩是:大胜一次,小胜三次;相拒不克者五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总的来说还是胜多败少,杀伤兵数也是魏多蜀少。

公元250年,姜维的第三次北伐,出兵至金城郡(甘肃兰州)西面的西平郡(治所西都,在今青海西宁),这是姜维所有北伐进入曹魏进内的最西方。在曹魏分割了东汉的司隶校尉部西部、凉州刺史部东部,新并为雍州以后,已经缩小的曹魏凉州便不与蜀汉的武都、阴平郡接壤,而是隔着雍州陇西郡。

姜维的第一次、第三次北伐能够越过陇西直至凉州,可能是由于此时大权还掌握于对北伐消极的费祎,姜维之带领了万人左右的军队,不太受到曹魏的重视,或是军力较少因而在后勤补给较为困难,选择了较为灵活的路线等因素;同时,兵力较少时也并不适合与曹魏决战,取结羌胡才是较为优先的目标,姜维的第一、二、三、五、六、九次北伐的路线都是由沓中阴平道,兵出洮西、羌中、金城。

而这一路线主要经过的沿途地名如下:

牛头山(第一次);麴 山 、麴城(第二次)、临洮(第五、第九)、侯和(第九)、洮阳(第九)、钟提(第六)、狄道(第五、第六)、故关(第六)、枹罕(第六)、河关(第五)、金城(第一);西平(第三)。

253年,姜维第四次北伐,此时对北伐悲观的费祎刚刚逝世,姜维得以带领数万兵马出石营,经过在石营北方的董亭(今甘肃武山南),围攻在董亭北方的南安郡。到了256年,姜维的第七次北伐,兵出祁山,听闻曹魏安西将军邓艾已有所防备,姜维便折回,转由董亭朝向南安,与邓艾争险不克,于是向东直趋上邦,由于蜀汉镇西将军胡济失誓未能会师于上邦,姜维在附近的段谷 (今甘肃天水西南 )被击败 。 这是姜维在秦岭以西 的诸次北伐中,推进到的最东端。

公元257年,姜维第八次北伐,走了诸葛亮没有选择过的傥骆道。傥骆道的南端是傥谷(今山西洋县北)谷口,在汉中东北部,从汉中郡治南郑(今陕西汉中市)前往傥谷,途径乐成(今陕西城固)与兴势(今陕西洋县北)。

姜维出骆谷后,到沈岭(金陕西周至南),曹魏将领司马望、邓艾闻知,据守与长城(今陕西周至西南),姜维推进驻与芒水(今陕西周至境内),这是他九次北伐之中发生在最东端的一次,而且推进得比诸葛亮时代的北伐还要更东边。

宋朝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在《剑门感蜀亡事》写道:自惜英雄有屈伸,危机应变亦逡巡。阴平穹寇非难御,如此江山空负人。

这首诗写的是姜维在蜀汉和曹魏最后一场战争,姜维兵败蜀汉灭亡。诗中陆游将姜维看成是英雄,为了国家的生死存亡,为了不辱使命,能屈能伸,希望将来可以恢复大业,只可惜英雄气短。

历史上传言姜维带领蜀汉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我们不妨聊聊姜维十一次北伐的大致过程和最远一次打到哪里。

承继师命,开启北伐

姜维的北伐是从诸葛孔明承继而来,关于诸葛亮一生中\"克复中原,光复汉室\"的宏伟目标相比已是妇孺皆知。诸葛孔明生前的那些北伐,虽然名气很大,场面很隆重,客观地说几乎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成果。殚精竭虑的诸葛亮也因为操劳过度累垮身体,建兴十二年(234)已经五十四岁的诸葛亮,终于在最后一次北伐过程中病情恶化,死于五丈原。

诸葛亮离世后,姜维作为得意门徒深受器重,临危之际接过的诸葛亮的遗愿,开启艰难的北伐之旅。,光复中原。他在诸葛亮死后于公元238年到公元262年这二十多年之间,曾参与主持了十一次北伐。

主政蜀汉军务,北伐十一次

延熙元年(238)至景耀六年(263)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姜维共带领蜀汉军队进行大大小小的十一次北伐之旅。

延熙元年(238),姜维首次北伐,以蒋琬驻扎汉中,偏师出陇右,和曹魏在南安对峙,无功而返。南安是凉州下设的郡(甘肃陇西、武山县附近)。

延熙七年(244),曹魏主动讨伐蜀汉,姜维、费祎、王平联合抵御挫败曹爽,准确说这是一次防御之战。

延熙十年(247),为掩护胡人归降,姜维出兵接应与前来阻拦的魏军在洮西交战(甘肃洮水)。

延熙十二年(249),姜维发兵雍州,魏军郭淮与陈泰抵抗失败,蜀汉攻占曲城后,进兵洮城被邓艾挫败,蜀汉撤退。洮城(甘肃临潭西南)。

延熙十三年(250),蜀羌联合攻打洮西,难分胜负双方各自退兵,洮西(甘肃洮水)。

延熙十六年(253),费祎遇刺死亡,姜维一人独大,立刻北伐打到南安(甘肃陇西、武山县)。

延熙十七年(254),曹魏朝廷司马师专政人心动荡不安,姜维看借机北伐。一举打到河关、临洮随即退步,河关、临洮(甘肃临夏与岷县附近)。

延熙十八年(255),曹魏司马师病死。蜀汉发兵攻占到狄道城(甘肃临洮县)。

延熙十九年(256),姜维再次出兵北伐,蜀军与魏军大战段谷(甘肃天水)。

延熙二十年(257),姜维再出兵攻打秦川,走到芒水是强攻不下,只好撤兵作罢撤兵。芒水(陕西周至)。

景耀五年(262,最后一次北伐,姜维带领蜀军攻入洮阳,与邓艾死磕侯和,蜀军缺少粮草供应而失败。侯和(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

通过以上姜维的十一次北伐经历可以看出,打的最远的一次是延熙十八年(255)第八次北伐,蜀军一路上士气高涨打到狄道城(今甘肃临洮县)。

临洮县古代称为狄道,今天是甘肃省定西市的一个县城。大概位置是甘肃省中部和定西市西部,因黄河上游最大一个支流洮河流经此地而得名。《汉书·高后纪》,高后七年(前181)\"匈奴寇狄道,略二千余人\",东汉遂改为狄道县。

此处历史悠久,自古就是兵家要地。秦献公元年(前384),秦国消灭西戎部族设置狄道县。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重新化设为陇西郡,狄道设为郡治。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狄道一直被完整地保存下来。由于此处在西部边陲,一直都是中原汉文明和少数民族游牧文明的汇集地,经过塞北三朝、元朝、清朝的经营,使得狄道民族种类更加多元化。

临洮也正是由于特殊的历史经历,呈现出多民族杂居的特点,进而表现出文化多元化,每年这里都会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包括花儿、拉扎节等等。战国秦长城西起临洮,足足有五十公里的长度。同时,临洮文物遗迹非常繁多,其中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辛店文化全部都出自此地。

通过姜维一生中的十一次北伐经历,虽然身负使命,志在匡扶汉室,但汉末三国乱世人心思定,老百姓饱受多年的战争之苦,早就厌倦战争带来的妻离子散、流离失所。

即使姜维倾尽全部的心智和体力,最终难以逃脱屡屡失败的结果。

后人佩服姜维,更多的是他身上那种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责任感,反过来想姜维的失败也是历史的必然。狄道成为姜维北伐路上最远的一站,只能说英雄气短,天时不与,但却是苍生之福。

诸葛亮的继承人:姜维

蜀汉章武三年(西历223年),在夷陵之战经历惨败的刘备于白帝城含恨而终。深知继承人刘禅不争气的刘备,唯恐自己死后,蜀汉江山会变了颜色,于是托孤给诸葛亮,希望诸葛亮好好辅佐刘禅。

由此,诸葛亮掌握了蜀汉最高权力,蜀汉也自此进入了一段虚君实相的时期,对于蜀汉军民来说,他们只知道诸葛亮而不知道大汉天子刘禅,而对于吴国来说,吴国朝廷也只知道蜀汉是诸葛亮说了算,而非刘禅。

而诸葛亮掌控蜀汉期间,对内恢复经济,对外则持续发动对曹魏的讨伐战争。最终,诸葛亮在讨伐曹魏的战争中,因病去世于五丈原。

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在之后并没有较为突出的表现,而诸葛亮的徒弟姜维,则在诸葛亮去世后,逐步掌控蜀汉的军事权力,并且,继续沿着诸葛亮的政策路线,继续对曹魏发动讨伐战争——从这个角度来说,姜维是诸葛亮的真正继承人。

虽然才能比照诸葛亮略有不足,但是无比执着的姜维,从蜀汉延熙元年(西历238年)开始,到蜀汉景耀五年(西历262年)为止,在这二十四年时间里,姜维累计发动了十一次北伐曹魏的战争。

蜀汉军队的远征极限

从地理上,曹魏的西南部地区和蜀汉接壤。其主要地区,大致上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境内,因此姜维发动的十一次北伐战争,蜀汉军队大多都只是进入今天的甘肃省境内,而后因为种种原因,而被迫撤军。

在这十一次北伐战争中,一般认为,蜀汉军队最远的一次征伐,是蜀汉延熙十八年(西历255年),姜维对曹魏发动的第八次北伐。

在当时,曹魏朝廷处于一种很微妙的状态。这一年,曹魏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司马师去世,而司马家族的权力并没有在司马师临终之前,及时完成交接。

而此时曹魏毕竟名义上还是曹家天下,因此对于曹魏在司马师死后,是曹魏皇帝亲政还是司马昭及时掌控权力,还处于未知状态,由此,曹魏朝政一度导致相对混乱的状态。

姜维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发动第八次北伐战争。这次战争中,蜀汉军队追杀曹魏雍州刺史王经于狄道城,一般认为,这是蜀汉历史上,蜀汉军队进攻曹魏的最深线。随后不久,司马昭完成了司马家族的权力交接,并及时调度曹魏的各方面力量,粉碎了姜维的此次北伐。

狄道城在何处?

狄道城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境内。

在我国历史上,临洮堪称一座名城。因为秦朝的长城,其西端,就是起源于今天的临洮境内,由此可见,早在秦朝开始,临洮就是胡汉势力的分界点。

也因为这样,在文学上,临洮也成为一种代指,一个符号,如同长安、汉家、阴山一样。

比如唐诗中歌颂盛唐名将哥舒翰的《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比如李白的《胡无人行》:

十万羽林儿,临洮破郅支。

杀添胡地骨,降足汉营旗。

分享或转载请并注明出处:https://news.teshi168.com/hot/5581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