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热点

古人说的“瘦马”是什么 形容马瘦的词语

来源:leniuniu 时间:2022-07-30 23:02 阅读

瘦马指什么?有些朋友会好奇,那不是一匹苗条的马吗?

因为元代诗人马致远的佳作《天净沙·秋思》就有它的身影出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词给我们刻画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一个天涯游子,骑着一匹瘦马慢慢消失在天涯尽头,身后一只乌鸦在枯藤上悲凉地鸣叫。

如果你这样认为,也未尝不可。

但是如果这样解释,白居易老先生肯定不认可。

这样说不是无稽之谈,有诗为证:

“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后事在目前,不信君看取。马肥快行走,妓长能歌舞。三年五岁间,已闻换一主。借问新旧主,谁乐谁辛苦。”——白居易.《有感三首》。

白老先生是意思是,年幼的妓女就和小马驹一样,养大了就要换主人。

白居易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慨,不是闭门造车、主观臆想,而是深有体会的,或者说那是他的亲身经历。

在唐代,不是谁都能畜养妓女的,不够级别的官员不可以。

按照白居易当时的级别,他家里只能畜养三名家妓;可是白居易家中养的妓女却何止三名,他的家中有上百个家妓。

除此之外,白居易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新换代、辞旧迎新,十年间换了三茬。

那时候的瘦马,和明清时的瘦马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指年少的女子,而且是从事娱乐行业的女子。

但是有一点不同,唐代官员养瘦马,纯粹为了享乐;明清时期养瘦马则成为一种投资。

通俗地讲,就是买一些女童养着,养大了卖钱,牟取暴利。

《投名状》里的莲生,就是一个“瘦马”的典型。

她七岁被卖到了扬州的“职业学校”接受培训,从小被教导琴棋书画。在莲生将要卖给大户人家做小妾的时候,她的儿时的玩伴、当了强盗的二哥赵二虎把她抢了出来,从此跟随二哥。

那么,“瘦马”来自哪里?

大户人家的女儿不会卖,官宦人家的女孩不会卖,正常人家的女孩也不会卖,只有那些家里发生了变故,父母中有一人或者两人都亡故,孩子无依无靠;再者是家长因为欠下赌债无力归还,或者是哪里遭遇旱灾、水灾饥寒交迫,也可能是丧尽天良的人贩子主动拐卖。

无论哪一种渠道,她们的卖价都不高,少则100文、200文,多则300、500文(半两银子),品相再好点的,一两银子、二两银子,最多不超过5两银子。

卖的时候就值钱了,少则几百两,多则上千两,还有的卖数千两,陈圆圆就卖到了3000两。

瘦马的买主都有哪些人?

\"瘦马\"的买主一是有权的官员,其次是先富起来的各行业的成功人士,比如大地主、珠宝商、当铺老板、银号掌柜、绸缎行当家的、盐贩子等等。

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腰缠万贯、富得流油。

他们饱暖思淫欲,有钱就想享乐,醉生梦死玩女人,娶小妾。

对于“瘦马”来说,最理想的去处是给官员和富商当小妾,那样就意味着彻底改变命运。

其次给官员和富商当小三,在外面买豪宅包养起来,命运不如小妾,不但没有名分,人老珠黄了就会被一脚踢开。

瘦马还有一个就业门路,那就是从事色情服务的秦楼楚馆。

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有幸成为小妾,成为小三的也为数不多。

毕竟是僧多粥少,瘦马的数量要比官员和富商数量多得多,因此大多数瘦马不得不堕入粉尘,进入秦楼楚馆等娱乐场所,“竟入妓院”,从事色情服务。

秦淮河畔的\"扬邦\"歌女大多是\"瘦马\"出身。熊召政在小说《张居正》中说,\"粉唱也分有四大流派,即大同婆姨、泰山姑子、扬州瘦马、杭州船娘。\"

“瘦马”的生产流程

瘦马从挑选到培训的基本过程是“选其俊秀者”,挑选非常严格,光是挑选脚,就有\"瘦、小、尖、弯、香、软、正\"等七条标准,其它方面就更加讲究了。

之后“调理其肌肤,修饰其衣服,延师教之,凡书画琴棋、萧管笛弦之类,无一不能。”

翻译过来就是先找货源,找到贫苦人家的女孩之后,不但要看相貌,还要看身材,之后按照“品相”分成三六九等,然后因材施教、定向培训。

一等资质的女孩,长相姣好,天生丽质。

最初是教她们礼仪,如何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如何走路,如何说话;甚至如何开口笑,如何待人接物等,都要认真学习,反复练习。

用明末清初小说家丁耀亢的话说,就是教授\"弹琴吹箫,吟诗写字,画画围棋,打双陆,抹骨牌,百般淫巧\"。

除此之外,还要学会精化妆技巧,进行形体训练,三围一定要过关。

二等资质的女孩,色相较次。

这些女孩在琴棋书画上不必费那么大工夫,重于文化知识学习,将来会被培养成管理型人才,学成之后能记账管事,这样的人才主要流向是商人那里,当其助手。

三等资质的女孩,颜值较差。

这些女孩价值相对较低,收益不高;因此在培训上也不下那么大的功夫,按照仆人的标准培训。

这些女孩一般不会让她们识字,大多是让她们学习些女红、裁剪技巧,或者是学习\"油炸蒸酥,做炉食、摆果品、各有手艺\",培养下人或者能成为一般百姓家的主妇就可以了。

所有的投入都是为了回报,只有培训合格,将来才会找到买主,卖个理想的价钱。

为何叫“瘦马”?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马在未成年的时候很瘦,女孩也是如此,而穷人家的女孩更是非常瘦弱。

还有,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朝代,都是以瘦为美,而那些官员、土豪和富商,喜欢的也是杨柳细腰的苗条女子。

因此,那些倒卖女孩的商人,也要充分考虑客户需求,要想将女孩卖出去卖个好价钱,必须让她们长成小蛮腰。

什么地方“瘦马“最多?

瘦马以扬州最多,因此又有“扬州瘦马”之说。

明末张岱在《陶庵梦忆》谈到:\"扬州人日饮食于瘦马之身者数十百人。\"

清代文学家赵翼在《陔馀丛考·养瘦马》说:\"扬州人养处女卖人做妾,俗谓之养瘦马。”

瘦马不仅扬州有,金陵(南京)也有。

清代文学家吴炽昌在《客窗闲话》卷四也有关于\"瘦马\"的记载:\"金陵匪徒,有在四方贩买幼女......名之曰'养瘦马'。\"

瘦马的交易过程

瘦马的培训周期非常短,少则三年,多则五年。

七八岁的女孩,十一二岁就卖出。

交易的时候,是不会像在大街上、集市上公开叫卖的,因为官员和富商也需要保护隐私,不会在阳光下进行交易。

清代丁耀亢在《续金瓶梅》一书中对\"瘦马\"的交易过程有过较为生动的描述:

选购者亲自去瘦马培训中心(瘦马所在地)面试、挑选,在那里坐定之后,牙婆(中介)朝里面喊一声:“姑娘拜客”,候选的“瘦马”款款而出,接受挑选。

牙婆再喊一声:“姑娘,借手”,瘦马便向买主主动伸出双手,任由其观看皮肤。

接下来,买主会让瘦马在屋里来来回回走动,然后全身上下,前后左右,像挑选牲口那样,看个仔细。

如果看不中的话,就请该候选者退场,再让新的候选者登场。

如此这般,重新开始筛选。

周而复始,直到满意为止。

选中的话,用金簪或钗插到入选者的发髻上,“名曰插带”;即使没有中意者,也要给牙婆几百文消费。

不能入选到官宦和富商人家的,只有到娱乐场所,受尽欺辱,流泪赚钱,苦海无边。

不过是金子总要闪光的,真正容貌出众者还是有出人头地机会的。

比如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最终嫁给了明末官员钱谦益。

同为秦淮八艳的陈圆圆也没有被埋没,先是被崇祯的岳父田弘遇看中,后来嫁吴三桂为妾。

但是总的说来,瘦马的地位非常低,命运非常悲惨。

比如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被多个无情郎君辜负,受尽磨难,30岁就香消玉殒。

再比如嫁给钱谦益的柳如是,因为出身卑微,始终没有被婆家人认可,在受尽刁难后悬梁自尽,年仅40岁。

陈圆圆的下场就更不必说了,跟了吴三桂之后,又被李自成部将刘宗敏占有,后来回到吴三桂身边后,过得也不幸福,最后出家为尼。

“瘦马”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观念的牺牲品,她们的下场大都很悲惨,命运掌握不在自己手中,是万恶的封建社会吃人的一个缩影。

划重点、敲黑板!这里所说的“瘦马”可不是一匹瘦骨嶙峋的马儿。

它是“小妓女”的意思。

并且这个“小妓女”还不是一般的“妓女”,她是按照高规格培养出来的“名妓”,琴棋书画那只是基本功,必须得有涵养、有气质才行,这里就突出了一个“瘦”字,这里面以扬州瘦马最为出名。

关于瘦马这个问题不止一人问过我,前段时间我女朋友迷短视频已经忘我了,拉着我要拍什么古风歌曲,本来就古风这个事我是挺支持她的,她想要买的汉服也尽量满足她!毕竟这是文化自信嘛!

可是她找了一个什么“撑伞接落花,看那西风骑瘦马”的歌!可把我吓了一跳,这妮子的也太无知了吧?不知道这瘦马的意思吗?

我特地问她知不知道瘦马是什么意思?

她说不知道!只知道是好听。

这瘦马不就是很瘦的马儿吗?估计是没东西吃给饿瘦的,难道还有其他的说法?

我说你可别浪费时间了,还是换另外一首歌吧!虽然大部分人不知道这“瘦马”的意思!可让知道的听见了可得笑你无知的,况且你配的视频意境还是古风舞蹈,你这不是明晃晃的暗示嘛!

当我把瘦马的意思解释给她听后,她也是尴尬得不知道该怎么办,还说她的姐妹闺蜜都拍了好几个这样的视频呢!

我听了也是一个头两个大,现在的小女孩们都没去了解这些词语背后的意思吗?还是真的认为这个瘦马就是表面意思而已?

看到很多小姑娘在短视频上拍这个古风,是真的让人难堪,也有些无语!

当然!你可以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来反驳这个话题!西风瘦马不就是诗词里面的“古道西风瘦马”吗?

这不就是一个落寞的人骑着一匹瘦弱的马儿吗?暗指秋思之情,还能有其他的意思?

如果你这样理解也不是不可以!可回顾历史上的瘦马象征与解释,这可不只是描述瘦骨嶙峋的马而已。

自唐代起,白居易就有关于“瘦马”的解释。

“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这首白居易的诗词就完全阐述了瘦马与“小妓女”联系。

这里提一句,古时候这些文人墨客可是烟花之地的常客,就比如和李商隐并列的杜牧,他也喜欢去烟花之地寻找“歌妓”,像白居易这种级别的诗人,家里养着“小妓女”是很正常的事情,要不然他的诗句里面也不会这样写。

不过在唐宋时期,想要养这种“歌妓”一般人那是想都不敢想,得有一定的财力与权势才行,这种“妓女”与普通的“妓女”可不一样,她们得有气质、有品位、有文化,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知今朔古才行。

没有一定财力的连自己的文化都不行,如何去培养这样的“歌妓”呢?

发展到元朝时期,由于蒙汉文化的冲击,这种情况有所收敛,也就是马致远的年代,此时的诗词变成了“曲”,也就是说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曲,这个与唐宋时期的诗词可是有区别的。

后来的明清时期关于瘦马的发展又来到了顶峰,特别是“扬州瘦马”最为广为流传。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在明清时期,扬州这地方可是发财地,因为盐田而产生了很多的巨富!

在古代!铁的产量一直是受控制的,而盐这东西虽然也被控制,但很难落实到全面,盐这东西相对于铁来说非常的好提炼,并且也是家家户户都需要的东西,做菜没有一定盐那真的是吃不下去,一天不吃盐也是浑身没力气。

因此“贩卖私盐”在那个年代也是非常的盛行,如此一来自然催生了许多商贾巨富。

这些商贾巨富其他的不喜欢,唯独爱好美女!

对于美女他们也是有要求的,不仅仅只是有颜值就行,或许是他们的文化本来就低,因此对于这些瘦马的要求就非常高,不仅要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还得会吹拉弹唱。

甚至还要有专门的老婆子来教导这些瘦马伺候这些商贾巨富的“房中之术”!

很显然!这些商贾巨富的要求就是奢望!

有气质、有美貌、还得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的女子,又必须得是“处女”的歌姬?

这样的人哪怕你再有钱也没办法买到?

古时候女子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是很低的,像这种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的女子哪一个不是有钱有势的家庭?

也只有这样的家庭才有余力去培养这些人,商贾巨富哪怕有钱他也不敢去招惹这些人吧?更何况他们是想把这些女子培养成瘦马!这不是得罪人的事情吗?

做生意的都是精明人,他们才不会去干这种事情呢!

既然明面上没有,那就直接自己培养……,反正他们有的是钱。

于是这种类似于“童养媳”的培养模式就出现了,商贾巨富们会委托烟花之地的“妓院”找来年纪还小的女子,这些女子必须天生丽质,模样气质这些从小就得具备一二,然后请来各种先生培养琴棋书画与诗词歌赋。

买来这些女孩也简单,“青楼”去那些贫苦人家寻找,一些过不下去的人家就会把女孩给卖掉,签订一个终生协议之后就会得到十几两银子,这些女孩被带到青楼后会被统一培养成瘦马。

在当时这已经成为了青楼牟利的一条产业链。

根据当时的大户人家与商贾巨富的要求,这些女孩得“瘦”,那个年代也是以瘦为美!唐代白居易所说的“瘦马”是指与小马驹一起养成的女孩,唐代以胖为美,瘦马在当时只是一个形容词。

并非所有的女孩都可以成为“顶级瘦马”。

这些女孩被卖到青楼后,青楼老板,也就是老鸨(bao)会统一对这些女孩进行培训,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吹拉弹唱这些都是必须的,可这些里面总有学不会的,也并非都是天才,想要到达顶级瘦马卖一个好价钱,瘦马就必须要学会这些基本的东西。

除此之外的一些娱乐的技能也必须得会,如摸骨牌,双陆等等,想要自己的身价高你就得努力学,作为“高级妓女”,那伺候人的“百般淫巧”你也得会,要不然后果会很严重的,轻则打骂,重则直接丢河里溺死。

因此对于这些东西很多被卖掉的女孩都是尽力学,生怕自己就是被处罚的那一个。

可天赋这东西是与生俱来的,气质与容貌也不是人人都能够满足的,更何况还得有吹拉弹唱、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这些要求。

能够满足所有条件的女孩并不多,一般这样的顶级瘦马卖几千上万两银子那是轻而易举的,对于青楼老鸨来说简直就是暴利行业,如果遇到一些比较特别的卖几万两银子也是不是不行,这得看她对这些商贾巨富的吸引力了。

被商贾巨富们挑选走品质最好的“顶级瘦马”后,这基本上就是买断的,商贾巨富们会把这些女孩收入门中当做小妾,这种结局对于那些瘦马来说算是好的,自己还是完璧之身,嫁入商贾巨富的家庭也算落得一个去处。

而有些瘦马命运就被老鸨握在手里,这些人多少有些缺点,被商贾巨富们挑选剩下,这些瘦马将会一辈子呆在青楼里,并且老鸨也会安排她们进行接客。

当然!那些进入商贾巨富家庭的瘦马日子也只是好过一点而已,这只是相对青楼而言。

那些商贾巨富家里还有大太太以及其他人,这个从青楼来的瘦马过去能得到尊重吗?

她只是一名小妾,讨老爷欢心的小妾,有美貌有文化,可就是不受待见,毕竟她的出生就决定了她的命运如此!

什么是瘦马?

说难听点就是“高级妓女”而已,被青楼培养出来的高级货物而已,古时候的商贾巨富还以此来拉拢人心,交换送给别人,最初白居易的诗词里面就有这样的描述,瘦马驹长大了是要换主人的。

现如今很多人不知道瘦马的意思就拿来乱用,让人知道了也是笑掉大牙而已,类似的文化枯竭还有很多,很多人用错了词却不自知,当真让人无奈摇摇头。

现在你知道瘦马的意思了吗?

可千万千万不要乱用了,这瘦马可不是一匹饿瘦马,也没有那么好的意境,有的只是古时候封建社会对女孩的残害。

如此缺德而又损人的事情,是古代无数女孩心中的痛,对她们来说这个词不是身份,而是一个伤害,如今过去了几百年!瘦马一次只停留在史书上。

但它代表的含义却没有变。

瘦马?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茶毒,也揭露了那个时代女性的苦难。

古人说的“瘦马”,可不是“苗条的马”,而是另有所指。

元代诗人马致远,曾作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该诗中,就提及了“瘦马”一词,不过大多数人对此理解的是,所谓瘦马就是一匹马,只不过有点瘦。

但实际上,古人口中的“瘦马”,其含义远非如此,那么,“瘦马”究竟是什么呢?

何为“瘦马”?

准确来讲,这个所谓的“瘦马”,是指年幼漂亮的女孩子。

“瘦马”一词,曾在白居易的诗中出现过,他就说到,“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其意即是把年幼的女子比作小马驹。

而他这番比喻,到了明清时期被广泛应用,甚至还成了一个投资产业。

明清时期,有不少贫苦人家,或是家中遭遇变故,或是家长欠下巨额外债,导致生活难以为继,不得已之下,便将家中的女儿卖出去,以换取些许钱财度日。

这些被卖出去的女孩子,即是“瘦马”。

当然,这些被卖出去的女孩子价格不等,少则几百文,多则也不过几两银子,总之就是以很低的价格就被卖与他人。

而收买“瘦马”的人,在当时被称为“驵侩”,其实说白了,这些人就是人口贩子,专门四处物色收买年轻女子。

甚至,他们要是遇上一些姿色、资质上佳的女子,还会采取诱骗等方式强行收买。

那么,他们买这些女子回来做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在其身上投资,培养培训后,再卖给达官贵人,以牟取暴利。

而在培养的过程中,瘦马还会根据资质不同,被分为“三六九等”。

清代作家丁耀亢就曾对此有过描述,在其笔下,瘦马按其样貌以及资质,共分为上、中、下三个档次。

上等“瘦马”,首先在体态上,均是“肤若膏脂、纤态盈盈,形若翩鸿、卧若娇莺”。

这样的标准,咱不说比得上皇帝选妃,但也基本差不多了,而经此标准选出来的女孩子,个顶个的美艳无双。

而符合标准的女孩子,就会被进一步培养,派专人教授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以及众多形体、礼仪等训练,还有如骨牌之类的消遣项目,保证她能无所不通。

而中等“瘦马”,则是不符合上等标准,但也算外貌体态尚可的女子,这些人,会被教授读书写字、弹唱曲艺,有些聪明伶俐的,还会被教授记账管事技能。

这种“瘦马”,大多会在以后成为主人的贴身“助理”,协助主人打理产业。

至于下等“瘦马”,是那些有些粗苯,外貌也一般的女子,这些女子同样也有用处,她们将会学习各类烹饪技术,以及女红、针线活等。

这样培训的目的,就是要把她们培养成一个类似于合格的家庭主妇之人。

为何要分类进行培养?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这和我们现代销售产品是一个道理,客户群体不同,自然产品也就不同,经济能力高的,只逛精品店,稍微次点的,就去百货大楼,再次的,就是地摊了。

而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瘦马”,也和这个道理一样。

总而言之,当时买卖“瘦马”,已经成了一个产业链,而作为培养、售卖这些可怜女子的贩子们,对外的宗旨就是一句话:总有一款适合你。

“瘦马”如何进行交易?

“瘦马”的买主,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商贾富户,甚至一般人家均有。

这些人,由于身份地位的不同,对于瘦马的需求自然也不同,像王公贵族,买“瘦马”除了供其娱乐之外,更多的是赏心悦目,因此,就对瘦马要求很高。

当然,遇到能让他们满意的,他们也会一掷千金,所以,前文中所说的上等“瘦马”,就是贴合他们需求的对象。

而商贾富户,属于是手上有钱,但大部分消费不起太高档次的,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中等“瘦马”。

并且,中等“瘦马”大多具备一定实用技能,比如记账管事之类,这就对于商人来说很有帮助。

至于下等“瘦马”,通常是那些普通人家的百姓,或是为了延续香火,或是为了装点门面,因此买上一个颜值一般,但却会女红、能烹饪女子回家。

总之正如前文所说,不同的客户群体,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

当然,这其中的价位区别也是很大的,像上等的“瘦马”,据记载就高达几千两,哪怕是三等的,也差不多也得几十上百两左右。

要知道,当初贩子在买这些女孩的时候,才不过花了最多几两银子而已,这一来一回,就是几百上千倍的利润。

正是因为利润丰厚,所以才会有大量的人从事该行业

而在出售“瘦马”时,其中的流程也很有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女孩们真的就如同一匹牲畜般,被当做商品一样去售卖。

明末大文学家张岱,就曾在其著作《陶庵梦忆》中,详细描述了这一过程。

首先是寻找客户,一旦某个富户放出风声,说要买“瘦马”,就有“驵侩”或者“牙婆”通过关系找上门,了解客户需求,也就是确定客户想要什么样的。

了解完毕后,牙婆与富户约定日子,到那天后,前往蓄养“瘦马”之处开始挑选。

挑选开始后,姑娘会逐一而出,在牙婆的指挥下,重头戏便由此上演。

第一步,“姑娘拜客”,这是先看礼仪;

第二步,“姑娘走几步”,这是看体态是否匀称,有无跛脚之类暗疾;

第三步,“姑娘转身”,这是让姑娘露出脸,看是相貌可否美丽;

第四步,“姑娘伸手”,手一伸,便能看到露出的肌肤是否细致;、

第五步,“姑娘看相公”,这是看眼睛;

第六步,问”姑娘几岁“,这则是听声音;

之后,还有让姑娘“再走走”、“露脚趾”、“落座”等,每一项,其实均是从不同角度去看这个姑娘是否合乎标准,是否能让买主满意。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姑娘其实就是一件任人挑选的商品而已。

并且,当时在富户商贾中,还流传有个“约定俗成”的挑选标准,即“柔发如乌云者为上”、“走路如风摆杨柳者为上“、”肤如凝脂、眼如秋波、声若黄莺者为上“等等。

甚至,还对姑娘的脚形也有要求,符合“瘦、小、尖、香、软、正”者,才算是上品。

正如前文所说,皇帝选妃子的标准也不过如此,而由此可见,明清时期的一些达官贵人和商贾富户,生活是何等的奢靡。

而那些牙婆、驵侩,为了能把手中的姑娘卖上一个好价钱,往往都对姑娘要求极为严厉,有时候,根本就不把她们当人看,说白了,这些姑娘就是牙婆的赚钱工具。

所以,姑娘们过得什么日子可想而知。

而当时还流行以瘦为美,为了达到弱不禁风的模样,牙婆甚至会控制姑娘的饮食,导致很多姑娘生生被饿得十分羸弱,这也是为何叫做“瘦马”的原因。

“瘦马”的结局

瘦马的结局,需要看其是否被售出,被售出者与未被售出者,结局是不一样的。

先说被售出者,一般来说,售出的瘦马,如果运气好的,都会凭借年轻和姿色,享受一段恩宠的时光,荣华富贵自不必说。

而运气不好的,尤其是遇到男主人家中的主妇善妒,那就惨之又惨,杖责挨打是家常便饭,甚至被逼投井的,也不在少数。

当然,这些被售出的瘦马,总体还是要比那些未曾被售出的结局强得多。

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那些没有被人看中买走的瘦马,其未来的日子,用“凄惨至极”来形容都不为过。

一部分,会被送往青楼,成为风尘女子,而另一部分达不到青楼标准的,就会无家可归。

而这些无家可归者为了生存,不得不整日游离于茶楼酒肆门前,在这里,她们将成为“流莺”,靠着不断出卖身体,来换取聊以生存的碎银。

这种行为,在当时称之为“站关”,通俗来讲,就是“站街女”。

大作家张岱,就描述过这类“流莺”的日常,其“每至傍晚,涂脂抹粉”,若遇到主顾,便随其而去,但若等至深夜仍未揽到生意,只能“黯然而去”。

而由于没能揽到主顾,回去后必然是或挨饿、或挨打。

总而言之,不管是被售出的“瘦马”,还是未能被买走者,其命运大多都不尽人意,也只有极少数运气好的,尚能衣食无忧的安稳过一生。

绝大部分人,都是凄苦无比。

与“扬州瘦马”齐名的两大类似群体

众所周知,“瘦马”以扬州最为出名,明清时期来扬州购买者数不胜数,而除了“扬州瘦马”外,还有两个群体,在当时也是十分出名。

第一种为“大同婆姨”,其与“扬州瘦马”最大的区别,就是走完全相反的路线。

“扬州瘦马”以瘦为美,但大同婆姨则是以“丰腴”为美,基本上个个都是那种体态圆润之人,但这丝毫不影响其受欢迎程度。

相传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就经常来大同找乐子,有一出戏叫《游龙戏凤》,讲的就是朱厚照在大同遇到李凤姐的故事。

第二种,称作“西湖船娘”。

所谓“西湖船娘”,其实说白了就是在船上拉客的风尘女子,其最早起源于唐代,到宋朝时曾兴盛一时,明清时期虽说较之减少,但依旧存在。

这些女子各有一艘住船,称之为“花船”,分上下两层,上层住宿,下层为客厅,有客人来时,下层还可做就餐之处使用。

并且,西湖船娘本身受当地环境影响,生的均是娇小玲珑,且有江南女子的秀丽温顺,最主要的是,人人都会琴棋书画与吹拉弹唱。

因此,就有一些喜好雅致的文人墨客,出资由船娘相陪,荡舟于西湖之上,边饮酒作诗,边赏景观色,身旁还有佳人相伴,可谓是不亦乐乎。

当然,船娘也免不了出卖色相,说白了,其实与青楼女子没什么两样。

不管是“扬州瘦马”,或者是“大同婆姨”,包括“西湖船娘”,其实都是封建社会下,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女子之血泪史,正是因为当时社会环境使然,才让她们不得不沦落至此,这也是为何要说封建社会“吃人”的主要原因。

说到瘦马,很多人会想到名句“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还有一类,就是因生活贫困,为生计所迫,被父母亲戚或者自己被迫卖身于青楼、烟花柳巷。这在古代是常态。

长大一些,便会被物色对象,输送到社会上赚钱。

一流的“瘦马”,会成为有钱男人的小妾。因为这时的“瘦马”不是一般的娼妓,不会过于损害男人的名誉。但是按照风俗,乐籍女子脱籍从良或婚娶时,一般在夜间进行。

“瘦马”即养瘦马。旧时妓家养幼女,教之歌舞技艺,长大卖与人作妾,称养瘦马。

唐.白居易《长庆集》五一.《有感诗》有:“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句。事并举而义有别,或说即为养瘦马一语所本。

另,清.顾张思《土风绿》二.《养瘦马》、宋牵《筠廊二笔》中,均有对养瘦马之释。

总之“古人所说的瘦马”,就是昔日“班子”为利而培养幼妓,待长大后带艺被卖与富贾豪绅,作他人的“侧室小妻”。

白居易算是养瘦马的鼻祖!李师师算是瘦马鼻祖!

晚年白居易,养姬妾无数,最喜欢15岁左右的小女孩,一旦长到18岁,就重新换人,一直折腾到了70岁,也没有安稳下来。直到入土为安前,还有樊素和小蛮陪伴。

汴京名妓李师师,母亲死于难产,出生后,靠喝豆浆长大,曾是活佛弟子,刚到4岁,父亲入狱而死,自此成为孤儿,后被矾楼李婆婆收养,长大后,天生丽质犹如出水芙蓉,一时间名动汴京城,引得宋徽宗为之着迷,为了方便约会,相传宋徽宗甚至在皇宫旁边挖地道直通李师师闺房。

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

这世上本没有瘦马,要的人多了便有了。

何为瘦马呢?李师师的成长经历足够解释!

很多人只是了解当时名动京师的李师师,但是却鲜有人知道他那不为人知的悲催身世。

李师师的苦命从刚出生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其实一开始,李师师并不姓李,而是姓王,她的父亲名叫王寅。尽管不算大富大贵。但是在当地也算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商人。自然一开始温饱是不愁的。

原本应该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却不料李师师一出生后,母亲便因病去世,最关键的是,此时的李诗诗还并未断奶。父亲王寅看着尚在襁褓中的孩子,无奈之下只能用豆浆喂养,为了能让从小就失去母亲的李诗诗健康成长,父亲特意将李师师带到寺庙之中,为她举办了舍身入庙的仪式,因此,也才有了师师的称号,此时还是叫王师师的。

王师师四岁那年,又发生了继母亲去世后的另一重大变故。

父亲王寅,本来做的是染布生意,只不过因为一笔朝廷染布订单延期,被捕入狱,

不知是因为既当爹又当妈,操劳过度?

还是由于过分牵挂只有四岁的女儿,伤心欲绝?

亦或者是因为被捕入狱,被过分惊吓所致?

入狱后的王寅没多久,就惨死于狱中!

所以此刻的王师师就成了父母双亡的孤儿。

不幸中的万幸,看王师师甚是可怜,且十分可爱,汴京城中知名酒楼老板李婆婆收养了王师师,并将其放在自己的矾楼之中培养。

虽然是养女,但是李婆婆对王师师也还不错,从小就教她学习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摆明了就是要将李师师往才女的道路上培养。为此还专门给王师师改姓李,这也是李师师名字的由来。

上帝给一个人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往往会为她打开一扇窗。

尽管李师师身世悲惨,但是她从小聪明伶俐,学习能力很强,而且从小时候看,李师师不仅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而且在眉宇之间,便透露着些许不凡,天生就是一副美人胚子。

果不其然,在李师师15岁的时候,容貌就已经有惊艳之色,再加上从小培养的才艺出众,李师师只要一张口唱曲儿,可谓是整个汴京城都为之着迷,避让三分。

一般女子只能。发泄情欲。而李诗诗却能使人黯然销魂。尤其是那一颦一笑,一唱一合。

所以即便是李师师才刚初出茅庐,就已经吸引汴京城众多男子,使他们成为自己的忠实粉丝。

基本上当时的李师师,就相当于今天千万级别网红的存在。

毫无疑问,李婆婆的这匹瘦马算是养成了。

对了,此时此刻有必要介绍一下李师师养母李婆婆的身份:

当时李婆婆所经营的矾楼,其实就是当时汴京城中有名的烟花之地,而李婆婆也经常被她的客人亲切地称之为李妈妈。

所以自始至终,李婆婆之所以愿意花费大量的金钱培养李师师,并非简单地收养孤儿那么简单,商人重利,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李婆婆收养李师师不仅是慈善,更是一场生意。

而李婆婆的身份,最终也直接决定了李师师的命运导向。

为什么说白居易算是养瘦马鼻祖呢?而不是李婆婆呢?

尽管瘦马发展的巅峰时期在明清,但其实最早有史料记载的瘦马名称,却是出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曾经在诗作《有感三首》中写道:

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

后世在目前,不信君看取。

马肥快行走,妓长能歌舞。

三年五岁间,已闻换一主。

借问新旧主,谁乐谁辛苦。

白居易的这首诗还是比较浅显易懂的,主要就是为了感叹,自己辛苦培养的心爱之女,也不过三五年的时间,就可能换了主人。

至于他为何规劝别人不要养瘦马,自然他已经是尝过养瘦马之苦了。

诗中的意思也很明白,即便是再好的人也只能陪你三五年,付出的时光精力却一去不复返了。

当初辛辛苦苦培养,最终也不过是成全别人罢了。

可以说白居易的一生放荡不羁,但其实他所做的这一切也有现实与无奈。

白居易早年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对象,名叫湘灵,本是邻居农夫的女儿,只不过一直以来,都被母亲陈氏以门不当户不对拒绝,始终不愿意承认两人这一段青涩的爱恋。

后来白居易即便是做了大官,也自始至终没有改变母亲对湘灵的看法,母亲陈氏反而认为,此时的湘灵更加配不上白居易。

44岁那年,白居易再次与湘灵相遇,即便是湘灵没有嫁人,但是他们终究也因此而错过。

失败的初恋,成了白居易心中一直无法割舍的痛。

直到53岁,白居易见到了一个酷似湘灵的少女,一下子点燃了他心中的那团欲火,原来这就是爱情,这么多年,由于一直放不下心中的牵挂,也始终没有一个女人能走进他的心。

后来白居易也干脆想开了,直接开始了自己放荡不羁的日子。

也顾不上什么晚节不保,整日饮酒作乐,甚是潇洒,即便按照他当时的官职,只能够养三个艺伎,但是白居易却破格,不过一切束缚养了足足30多个。

或许是为了祭奠那段青涩的爱恋,也为了纪念那个永远不曾得到的湘灵,白居易,尤其钟爱15岁左右的少女,一旦长大到十八岁,就会重新换一批。

可能是由于操劳过度,本身岁月也不饶人,时常体力不支的白居易,也经常被同事嘲笑。

要说白居易那30多名艺伎之中,最喜欢的莫过于樊素和小蛮了。

我们今天说小蛮腰,已经习以为常,但是白居易,确实真正见过小蛮腰本蛮。

他曾这样描述他最爱的两个人: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尽管在世俗眼中,晚年的白居易为了自己的欲望,可以说是没有节制 ,但是他却做得坦荡,说得坦诚,没有丝毫的遮遮掩掩。

那究竟什么才是养瘦马呢?

想必大家已经对养瘦马有了初步认识。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瘦马是如何养成的。

明代文学家张岱,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生动而又详细地记述了明朝末年扬州地区盛行的养瘦马现象!

由于篇幅有限,原文就在这里,暂时不给大家展示,我只挑其中重点的部分给大家讲解。

有人当瘦马,有人就靠养瘦马为生,养瘦马实际上也成了一门生意。

瘦马,之所以称之为瘦马,从汴京名妓李师师身上可以看到,一般都是穷苦人家的女孩子,或者是自幼父母双亡,无人照料的女孩,由于小时候营养不足,身体相对来说发育迟缓,体型也比较瘦小,所以也被称之为瘦马。

但是呢,养瘦马,在当时也可以说是一种投资,由于扬州瘦马最为出名,也与当地的环境有关。

扬州在我国古代,算是商业重镇,交通发达,明清时期靠着经营盐业,扬州也聚集了大量的商贾巨富,商贾巨富平时的消遣,除了吃吃饭,喝喝酒,品品茶,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

由于扬州自古以来也盛产美女,基于这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女性本应该有的阴柔之美,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不仅性格温柔而且十分美丽。

但是呢,在当时的那种条件下,但凡是大户人家的女子,基本上都名花有主,于是很多人就将目标放到了那些天生丽质但是出身贫苦的少女身上。

于是。许多中间商就以低廉的价格,以收养的名义,提前向那些贫苦女孩的父母买断了这些女孩的后半生,成交后不仅负责女孩们的吃穿用度,而且专门请老师,教授她们针线女工,歌舞、书画,就是为了提高这些女孩子的价值,然后以高价卖给那些商贾巨富,从中赚取差价。

由于这一行发展迅速,再加之十分暴利,很快就有许多人看中了其中的商机,纷纷涌入,以至于养了太多瘦马,销路反而成了问题。

巅峰时期的扬州有几十上百人同时养瘦马,所以也就导致,当时在扬州的那些大富豪,只要稍微透露出一点想要娶妾的意思,那些媒婆们马上就会聚集到你家门口,车水马龙,门庭若市,长此以往影响确实不太好。

由于带瘦马来面试的人比较多,所以也会出现好几个媒婆,同时带着瘦马去见一个人的情况。

面试时:媒婆一般会先让姑娘起身走动,适当的会让姑娘转身,时不时来一个魅惑的微笑,五官端正皮肤白皙,这都是最基础的,身材才艺样样都少不了。

比较重要的评判标准,还是要看姑娘的脚趾,脚趾越小越好。

面试成功的标志,就是在离别前,主人家会选择金簪或玉簪,插到女子的髻发上,即便是看不中,主人家也会为了感谢媒婆的付出,也会给她们几百文钱的打赏,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媒婆呢会如此热衷于带着瘦马去面试了。

一旦面试成功之后,主人家就会下聘礼单,基本上都是金银财宝,绫罗绸缎,接下来就是准备婚礼了,拜堂成亲入洞房。

周而复始,一家又一家,媒婆们为了赚钱也忙得不亦乐乎。

古人说的“痩马”是什么?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此马非凡马,旁星本是精。向前敲痩骨,犹自带铜声。”这可不是一匹普通的马,它本是天上的星宿。你别看它痩骨嶙峋,但上前敲敲它的骨头,就会发出铿锵有力的铮铮之声。此马非痩马,而是良马也。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的《马诗》,是通过悲咏良马的不幸,来寄托诗人自己,怀才不遇,傲然不群的高尚气节。。。本来诗人像这匹良马一样,铮铮铁骨,品格高尚,不徇私舞弊,不拍马溜须,不贪脏枉法,刚正不阿,不惧权贵,有骨气,讲原则。勤政廉洁,有才华。。。可就是得不到提拔重用。在诗人眼里,我就像这匹良马一样,我就是孤傲自赏,我就是不迎合奉承。我就是我,不提升也罢!。。。。

从这里看,古人所谓的“痩马”,就是指有才华,有本事,刚正不阿,刚强正直,不阿谀逢迎,为民办事的人。举个例子,如明代施显卿《奇闻类记》:“成化问守嘉兴,刚正不阿,爱民如子,自莅政,不收夏税,岁以郡之余米补其数。”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成化问镇守嘉兴期间,做为地方长官,他刚正不阿,爱民如子,不向老百姓收税。到了年底,他就用府上节约的余粮把税款补上。由此可见,在古人眼里,“痩马”就是刚正不阿,为民办事的人。

还有元代诗人乔吉的《金陵道中》:“痩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痩马驮诗天一涯。骑着痩马,浪迹天涯。不知不觉,白了头。一方面赞颂良马不辞辛苦,奔波劳累。更主要是反映诗人自己刚正不阿,怀才不遇,而思乡心切。。

总而言之,在古人眼里,“痩马”是个褒义词。它往往寄托着一种心情。“痩马”,就是良马。以良马比喻有才华,有抱负,能干事儿的人。俗话说,良马易得,伯乐难遇。就今天来说:“痩马”,就是“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各级领导,广开视野,当好伯乐。发现和培养提拔更多基层有理想,有道德,有才能,会干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才。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奉献青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以上,就是我对“古人与痩马”的理解。谢谢!

明清之时,富庶之地,扬州瘦马。

瘦马非马,而是古人在一种扭曲的审美观下,所派生出来对一个群体的代称,这个群体,可以称之为“女宠”,或者更直白些,称之为“妓女”。

按照正常的逻辑来讲,古代的“瘦马”,就是指瘦弱的马匹,往往是代表那些已经年老的马,不再强壮。

可是随着古时候的权贵贪图享乐的花样越来越多,他们喜爱美色,渐渐从貌美肤白转而去喜欢那些因为“贫困”而造成身体瘦弱的女子,他们用尽各种手段办法去“驾驭”这些女子,久而久之,就有了“瘦马”这个称呼。

这是对古代女性极不尊重的。

对于瘦马这个词“代指”这类便瘦弱的幼小女性,最早可以追溯,也是在明朝时期,明朝的《五杂俎》中就有此记载:

“维扬女子多美丽…… 扬人习以此为奇货,市贩各处童女,加意装束,教以书、算、琴、棋之属,以徼厚直,谓之‘瘦马’。”

所谓“维扬”,正是扬州。

在扬州这个富庶的地方,富人很多,而扬州女子自古以来都称中国最美,而这些女子的美,并不是杨贵妃那种“富态”的美,反而是有些“骨感”的美,有一些富商为了追求极致的“骨感”,挑选女子做侍妾时,就一定要挑年纪小的,家里贫穷的。

年纪小的,那是因为发育还不够彻底,所以更能让人怜惜,至于为什么要选择家里贫穷的,那就是因为家贫必然瘦弱,越瘦弱越骨感,对富人来说,越贫穷的家庭,越容易让其拿捏。

由此来看,十分病态。

早在唐代时,白居易就写过一首《有感》(其一),里面就隐隐地把瘦马和妓女联系在一起,这也被视为后人称妓女为瘦马的滥觞之处:

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后事在目前,不信君看取。马肥快行走,妓长能歌舞。三年五岁间,已闻换一主。

白居易自己就是一个养妓的人,他把这些幼年女子带回家中,培养她们歌舞书画,希望她们成长起来以后陪自己作乐,可惜的是,当这些女子们长大之后,就都渐渐心不在他这里了,有的离去,换了新主,有的则是隐姓埋名,把自己藏了起来。

所以白居易感叹,瘦马不要养胖,也不要培养那些小妓女,因为当马肥了之后,它会跑得很快,自己就追不上了,而那些妓女在长大了之后,懂得了歌舞各种讨好人的技能,也会离开原来培养他的那个人了。

而白居易当年所“收”的,大多数都是这些贫穷人家的女儿。

在古人的审美中,丰腴的审美是会比瘦弱的审美人群更多些的,但喜欢瘦弱女子的人,也并不少。

周代春秋时,楚国的楚灵王就有这么一个“扭曲”的审美,他如果只喜欢女子的细腰就罢了,但他却把他这种审美延伸到了男人身上,他的大臣们,就都苦不堪言: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以瘦弱为美,楚灵王乃是周代的一个标志性人物。

到了汉代,西汉汉成帝的第二任皇后,就是著名成语“环肥燕瘦”中的“燕”:赵飞燕。

赵飞燕很瘦,甚至已经是一种病态的瘦,因为当她跳舞时,已经夸张到可以跃到汉成帝的掌上,虽然这有些夸张了,可这种形容不可能是空穴来风。

这些君王们的“审美”,无时无刻都在体现着古代权贵审美的多样性,就连帝王都如此,下面的王公大臣、贵族、富人想来只会更多。

在唐宋时期,这种类型的爱好被大量记载到文人的笔录中,各种各样的新奇事,都是源自于此比如在唐朝后期、宋朝时期,江南地区就出现了很流行的“典妾”现象,这可以视为是“扬州瘦马”的产业源头。

宋代的“典妾养女”之风。

宋代理学加剧,对人的思想禁锢是很顽固的,可是上层的文人理学家在倡导控制自己的欲望,他们自己却做着一些违背人伦的事情,例如有一些文人士大夫他们喜欢“放贷”,只需要借钱者给予一个抵押物,一个活着的,特别的“抵押物”:他们的妻子。

此乃“典妾”。

典,就是典当之意,妾则是指这些人身边跟着的女子,只是他们的“妾”的地位,而这些妾就是通过别人“典当”暂时得来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产业存在呢?

盖是因为在宋代,商业已经很发达了,经常有商人因为经营不善而破产,有的人破产了,就要去借钱周转或者还债,可惜已经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抵押物了,恰好此时,有人提出,可以用“妻女”来典当抵押。

这种要求荒唐至极,但更荒唐的是,借款者同意了。

《续资治通鉴长编》有言:

“市井萧条,民益困乏,禁锢科责,没其资产,犹不能尝,至有雇妻卖子者”。

典妾是一种上层士大夫扭曲的癖好,这是人性骨子里的“恶”在纵容,可他们却深沉其中,不得自拔。

除了典妾以外,还以一些文人士大夫,喜欢培养幼小的女孩,让这些女孩成为自己的禁脔,这跟白居易当时做的事情,其实是一样的。

他们拜托人到贫民窟里面找一些瘦弱的女子,然后相中几个好的,就出钱和女孩的家人谈条件,等于是把她们“买回来”,这种“鬻女”的风气,在当时十分之流行,最明显的,还是在开封一带:

“京师中下之户,不重生男。每育女,则爱护之如擎珠捧壁。稍长则随其资质,教以艺业,用备士大夫采择娱待”。

这导致当时京城周围的贫困人家们,开始不“重男轻女”了,中国自夏商周以来“贵男轻女”的观念竟然被他们打破,他们把女儿生出来后,捧在手上如同掌上明珠,好好培养,然后等到长大后,开始教她琴棋书画,让她丰富多彩。

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这些被培养出来的“才女”,以后是要卖人的,史书里的一句话形容最暴露人性:

“用备士大夫采择娱待”。

毫不夸张地说,这就是“扬州瘦马”的前身,以北宋京城周围一带的这种风俗,从而形成的产业链,正是后世权贵玩弄欢娱的模版。

扬州“瘦马”的命运。

假如在明末清初的扬州,若是挑一条烟火最密集的河岸前往,那么毋需质疑,不久后将会看到一艘“楼船”停靠在岸,往来出入者皆是锦衣玉袍的达官贵人,此时的河岸,妙歌连连。

在这里面唱歌的,正是一些或卖艺或卖身的女子,因为身材纤细,长相动人,柔声细语,时人对他们极其怜爱,但也同样不会要珍重她们,这些达官贵人谨记“祖师爷”白居易的话:

“瘦马别喂,妓女‬莫教”。

一般来说,这种到了公共场合的“瘦马”,都是姿色不怎么出众的,没有那些大富贵人家愿意养着她们,于是她们只能另外出来谋生,这在明清时期,是非常常见的。

而这些“瘦马”们,就是明清时期继承宋代那种“鬻女”的产业发掘出来的。

首先瘦马的行当中,肯定有那种帮助达官贵人找合适的女子的“中间人”,她们一般都是女性,她们深知哪里有贫困人家,哪户人家又有女儿,最可怕的是,甚至中间人已经提早“预定”了女儿,让那些穷人家生下女儿不要抛弃。

这些女孩在一个比较年轻的岁数,就被中间人带走培养了,具体的内容也是“琴棋书画”一类的,瘦马们每天都在接受着“训练”,支撑她们坚持下去的,是以后脱离贫穷的希望,她们学习礼仪,十年如一日。

在明末清初史学家张岱的《陶庵梦忆》中就曾记载道这么一段关于“瘦马”们的培训:

“至瘦马家,坐定,进茶,牙婆扶瘦马出,曰:‘姑娘拜客。’下拜。曰:‘姑娘往上走。’”

她们接受的训练严格,丝毫不逊色于服务于帝王家的宫女,但比宫女更多的是,她们有不凡的才艺,更会讨人欢心。

到了一定时机,这些“瘦马”们就会被公开展示给前来“找瘦马”的达官贵人们,而这个环节是很重要的,足以决定这些瘦马们一生的命运,一旦没被看上,下半生前途未卜,但如果被看上了,那么日子也将非常好过。

达官贵人把这些瘦马“买”过来的时候,瘦马本身没有分得钱财的机会的,如果有,那也是很少。

而一个“上等”的瘦马,在当时据传可以卖到一千五百两银子的价格,这个价格好不夸张地讲已经是“天价”了,这是很多普通人家多年劳动都得不到的,但这仅仅是“购买”瘦马的价格,至于如何享乐,这些买了瘦马的达官贵人,还要继续花银子去思索、探索。

这些人里面,不乏有重感情者,他们对待瘦马的态度不仅仅是两个通过金钱形成纽带的功力态度,而是真的有感情,放进心中的,不过这种情况实在很少,往往都是其中一方背叛,只有运气好的会和平收场。

幸运的瘦马,说不定能“反客为主”,真正地组成家庭,不幸运的瘦马,可能已经年老色衰,跟着的人也开始落魄了,最终名声也坏了,年纪也不小了,幽怨下半生。

明末清初著名的“瘦马”:柳如是、陈圆圆。

柳如是和陈圆圆都是著名的“秦淮八艳”中的人物,她俩也都有一个很明显的“身世”,都被“卖”到了瘦马这个行业里面。

柳如是,万历四十六年生人,她的家庭很贫穷,或许因为自小就长得好看,早早被卖来卖去,第一个收养柳如是的人,乃是江南当时的“名妓”徐佛。

既然有“名妓”收养,那就意味着柳如是的姿色,显然是被看好的。

崇祯五年,柳如是嫁给了一个已经快六十岁的内阁大学士“周某”为妾,周某已经很老了,却喜欢年轻的女孩,柳如是,他就很满意。

虽然跟着一个老头子,但是周某本人很有文化素养,在跟随他的时期,柳如是学到了很多东西,周某对柳如是也是不藏私,柳如是的字,柳如是的才,柳如是的文,都是周某教导的,所以这第一任丈夫,乃是“亦师亦夫”。

按照当时的现状来看,柳如是应该是属于“幸运”的那种类型。

但世事无常,天有不测风云,周某去世了,柳如是的身份根本不足以被看重,分得任何财产,于是柳如是只能回到青楼,继续卖艺为生,所幸柳如是的姿色保质期够长,立即受到了很多文人名士的追捧,当大家发现她还很有文化素养时,都纷纷惊为天人。

不久之后,柳如是就遇到了钱益谦,虽然后面的命运仍旧有些坎坷,但也还算是大致圆满了。

陈圆圆,苏州人,最正儿八经的江南美人,而陈圆圆也有悲惨的身世,自幼被父亲抛弃,母亲又早亡,她的姨夫陈某收养了她,如此听起来以为她的姨夫是个好人,但事实上,她的姨夫也想“卖”她。

在姨夫的“悉心培养”下,陈圆圆成长为了吴中“名伶”,当时很多人都慕名赶来,一睹风采。

而陈圆圆跟柳如是一样,早年也陷入过“情网”,差点跟人私定终生,但陈圆圆没嫁出去,半路就被拐跑了,拐跑她的人,正是当朝皇帝崇祯皇帝宠妃田贵妃的父亲。

田贵妃之父因为田贵妃早亡,唯恐崇祯对他们田家漠视,于是他便想通过“瘦马”来拉拢当时崛起的山海关大将吴三桂,而吴三桂,的确吃这一套,最终把陈圆圆带回了家,奉若珍宝。

对于陈圆圆来说,嫁给吴三桂,这也是悲哀的命运中,唯一的幸运了。

后来陈圆圆还扮演了“红颜祸水”的角色,因为刘宗敏对她的侵犯,让吴三桂毅然决定抛弃家人,投靠大清,真的称得上是冲冠一怒为红颜,而吴三桂回到北京后,他的家人早被李自成杀干净了,可他不在意,他找到了陈圆圆,人生就仍旧有希望。

总结:

明清时期“瘦马”的这个圈子太大,有姿色平平的瘦马,一生小有名气或者没有名气,最终靠自力更生,获得一点财富养老。

但也有像柳如是、陈圆圆这样能够吸引大人物来关爱、呵护的瘦马,她们象征着这个圈子的天花板,甚至可以说她们已经摆脱了“瘦马”这个定义,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她们曾经就是从这里出身的。

渐渐地,在清朝后期、民国时期,瘦马这个词被视为有侮辱性的讽刺,时人纷纷改称为“名媛”、“才女”。

其实瘦马也并非完全不好的,最起码她门的确代表了人的爱美之心,只是有一部分人的爱美之心太过扭曲,才让这个词汇变得沉重罢了。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说起瘦马大家都会想到初中语文课本里学到的元代曲作家马致远写的散曲小令《天净沙·秋思》中写的那著名的“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按照马致远这首曲词的意思就是形容孤单寂寞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漂泊在天涯海角。如果以这首曲词的意思来形容古人说的瘦马那就是单纯的字面含义是形容一匹饥瘦的马儿,但实际上在古代尤其是明清之际,瘦马可不单单是指马儿,这其中还蕴含着一部古代封建女性的血泪史。

在古代其实有一种女孩叫瘦马

所谓的瘦马是指的一种女孩,其实这些女孩命运十分凄惨,她们自幼被集中培养如何讨好取悦男人,然后待长大之后被明码标价卖出,所以说这些女孩命运凄惨。

而瘦马的比喻也是源自于此,贩卖这些女孩就如同古代的马贩子愿意低价收购饥瘦的小马驹,然后通过自己的精心培养把小马驹养成一匹精壮的健马卖出高价一样,因此才称这些女孩为瘦马。

瘦马这一称呼源自于哪个朝代已经不可考证了,早在两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类似这种买卖女孩然后对其进行教育培养再赠给或卖给他人的事情,比如小说中三国时期的貂蝉就类似于此。

按照《三国演义》小说中的记载,貂蝉是东汉司徒王允在家中所豢养的歌姬,而当时王公贵族家中的歌姬基本都是买来贫苦人家的女孩,然后教她们唱歌跳舞表演娱乐节目,以备在家中宴会时期助兴的表演者,用现代的话来说人家还算是女演员呢。

貂蝉就是如此,她正是在王允家中先是在宴请吕布时故意被许给吕布,然后又在宴请董卓时被董卓相中,送给了董卓,从而让王允用她施展了连环美人计,离间了董卓和吕布之间的义父子关系,最终使得吕布为了貂蝉诛杀了董卓。

而貂蝉严格意义来说就算是王允养的瘦马,专门用她来取悦权贵,甚至可以把她当成一样物品走人情送出去,其实这就和卖出去是一样的道理,当然,貂蝉不过是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可是历史上确实自两汉时期王公贵族家中就会养一些类似于貂蝉的歌姬,然后把她们当作物品一样送人去走人情。

还有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也是如此,卫子夫本是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家的歌姬,平阳公主为了讨好弟弟汉武帝,在汉武帝到她家中坐客宴会上时,故意让卫子夫出来表演,结果卫子夫就被汉武帝相中带回了皇宫,后来更是成为了大汉皇后。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貂蝉、卫子夫都算是瘦马,只是汉朝那时期可能没流行起来这个称呼,不过她们俩命运都比较不错,毕竟都是跟的王公贵族,卫子夫更是成为了皇后。

这种在贵族家中豢养的歌姬就属于瘦马,到了隋唐时期,这种在家中养歌姬然后拿她们送礼走人情的事就越来越多,比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家中就曾养了百余位歌姬,而白居易就曾在诗中把家中自幼养大的歌姬比之为瘦马驹,因此称这种被有钱人家豢养出来的歌姬为瘦马称呼也被后世称呼的越来越广,到明清时期瘦马就几乎成了这些女孩的专属名词。

在明清时期贩卖瘦马形成了产业链

之前这些瘦马并非是被交易买卖,都只是上流社会精英阶层用来交际走人情的手段而已,到了宋朝之后,随着中国的商业越发繁荣,很多经商的商人就越来越富裕,正所谓男人有钱就变坏,于是一些有了钱的商人就想去买一些按照自己需求定制专属培养出来的瘦马,于是在金钱的利诱之下,大概在明朝中期就催生出了买卖瘦马的交易产业链。

这些贩卖瘦马的人,他们都是去民间找一些穷苦人家且眉清目秀的女孩,然后从孩子的父母手中花低价将她们买走,由于古代重男轻女,因此不少穷苦人家愿意要儿子,而对女儿则是实在没办法就得将其卖掉。

除了去穷苦人家低价收购,这些贩卖瘦马的人更坏的还有的去诱拐女童,趁其父母不在身边独自在外玩耍,然后将女孩诱拐走,所以这些贩卖瘦马的人实际上就是人贩子。

由于这些商人客户需求都是想要像赵飞燕那般体轻能为掌上舞的女孩,因此瘦马贩子就专门去挑那些身材瘦小的女孩买回来或者拐回来,正是因为这些女孩大多偏瘦小,也更加贴切了对这些女孩的瘦马称呼。

在收完女孩之后,瘦马贩子会把她们集中在一起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这个培训也是要按照长相和资质来进行的定向培训。

长相好资质高的女孩会被定义成完美型才女,会对她们进行吟诗作赋、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等艺术培养,然后还会对她们进行一些贵族喜欢玩的游戏方面培养,并且还要让她们保持纤瘦的体型。

而作为资质高、长相好才女型女孩她们也会被卖到一个很高的价钱,比如明末的秦淮名妓陈圆圆,她的原名叫作邢沅,父亲本来姓邢,由于自幼丧母,所以她被重男轻女的父亲送给了姨娘家,因此她才跟姨夫的姓氏为陈圆圆。

后来江南发生旱灾,陈圆圆的姨夫家里收成不好,无奈之下姨夫将陈圆圆以二两银子的价格卖了出去,之后陈圆圆就被当成瘦马培养送进了苏州梨园,陈圆圆长大之后姿色绝美,唱功还好,可谓色艺双绝名震江南。

最终陈圆圆被以三千两银子卖给了苏州名士贡修龄之子贡若甫为妾,想一想当初买陈圆圆时只用了二两银子,最后却卖出了三千两银子的高价,可见瘦马生意有多么暴利。

不过陈圆圆命不太好,贡若甫的父亲贡修龄不同意儿子纳她为妾,所以才会有了后来明末帝崇祯帝的老丈人国丈田弘遇强掳陈圆圆到京城并将其献给了手握重兵的吴三桂的事情。

长相和资质稍差一些的女孩会被培养秘书型的的女助理,瘦马贩子会针对她们进行交际应酬和管家记账等商务和持家方面的培训,当然,琴棋书画、吹拉弹唱、诗词歌赋也会教她们一些,只不过更侧重培养商务和持家方面的技能。

长相和资质最差一些的女孩会被培养成家庭主妇型,她们主要就是学习女红针线、煎炒烹炸以及一些家务活技能,她们不会接受琴棋书画、吹拉弹唱、诗词歌赋这些艺术教育培训,甚至都不会让她们认识字,她们的培养目标很明确,就是操持家务的家庭主妇型。

像陈圆圆这样的才女型瘦马能卖到三千两的高价,但是像这些女助理型和家庭主妇型的瘦马就不会卖到这么高的价格,但是通常也会在几十两到几百两银子不等,同样道理这些类型的女孩瘦马贩子当初收她们时候的价格也不高。

陈圆圆当初被姨夫卖到二两银子是因为她天生丽质,据记载陈圆圆在幼年时期就是左邻右舍公认的美人坯子,自幼还十分冰雪聪明,因此她卖的价格也高,而那些长相和资质差一些的女孩,瘦马贩子收的时候也就是几十或者几百文钱去收,但是培养成型后能卖到几十两甚至几百两银子,也是几十倍的收益。

一个女孩在瘦马贩子手里顶多被培养个三五年,这些年一个女孩的衣食住行加上培训费用撑死也不过十两银子,最后却能被卖到少则几十两银子多则上千两银子的价格,可见培养瘦马这个产业在当时有多么挣钱。

正是因为挣钱,也使得很多人乐于去做这些,因此买瘦马也成了明朝中后期上流社会人物基本都会去做的事,就如同现代有钱人必须买一辆豪车彰显身份一样,到了明末清初时期,去买瘦马的客户群体已经占据了士农工商各个身份阶层,朝廷官员会买瘦马,饱读诗书的儒家名士也会买瘦马,大地主还会买瘦马,富贾豪商更是会买瘦马,总之在明朝中后期到清朝中后期这段时期,瘦马交易已经成了这些上流社会精英人群必须要做的事情。

而且到了清朝之后由于两江盐商十分富有,对瘦马的购买力很强,加之本身江南女孩就水灵清秀,因此江南地区尤其是扬州成了瘦马交易的主要所在地,故此后世也称之为扬州瘦马。

就比如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后宫妃嫔柏氏姐妹,也就是乾隆后宫中的怡嫔和白贵人,这对姐妹就是出身于扬州瘦马身份,她们姐妹二人就是在乾隆游江南时期,被江南地区的富商进献给乾隆的一对瘦马姐妹花,乾隆曾经十分宠爱这对姐妹,尤其是最喜爱姐姐怡嫔。

可见在当时不仅上流社会精英喜爱瘦马,连高高在上的乾隆皇帝都十分钟意瘦马,因此像瘦马这种贩卖人口的事情在当时也不会被法律所追究。

直到晚清时期,中国人的思想受到开化瘦马才逐渐失去市场,不过也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即便到了民国时期江南地区还依然有瘦马交易的现象出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瘦马交易现象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再说一说瘦马是如何交易的,交易场所当然不会选在集市上,瘦马交易通常都是在比较隐蔽且环境优雅的场所,由瘦马交易者当时称之为牙公或牙婆的人带买家到这里鉴赏,进了屋之后就由牙婆全程接待这些买家。

牙婆会喊一声:“姑娘们出来会客了。”

然后等待被交易的女孩就会挨个出来站在客人面前供其挑选,客人就如同在马市上挑选骏马一般,他们会从女孩的身形、样貌、肌肤、声音、脚的大小等各方面去品评挑选,选不中的话就让其退场,换下一个女孩进来。

如果客人挑中了,那么就会将一直金簪插到女孩头上,然后和牙婆谈好价钱交易。如果选了一遍都没选中,那么还会给牙婆一些小费,总之牙婆不会吃亏,只要来了客人就有钱收。

被挑中的女孩最后结局大概有三种,其一被买回去当外房,是进不了家门的,只能被养在外面,买她的富商名流社会精英有男人需求的时候就会去找她发泄一番,平时就如同被这些名流精英养的宠物一般关在房里。

其二就是满足男人一时的发泄之欲,在这个男人对她腻歪了之后,可能会被其当礼物转送给其他人,这样的女孩就比较惨了,甚至有的最后被非人般的待遇折磨致死。

其三就是如果生了孩子,有可能会被娶进家门当侍妾,但是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极其低下,很可能会受到嫡妻的折磨刁难,但是能熬到年老之后,能嫁进这种上流社会豪门当侍妾也会有个比较安稳的晚年,总比前两种结局要好一些。

其实被选中买走的女孩还不算惨,最惨的是没有被选中买走的女孩,她们的下场才是最惨的,毕竟贩卖瘦马的人养了个她们好几年,也在她们身上投了资,这些贩卖瘦马的人为了把本钱收回来,当她们年纪长大后还没有被客人买走,那就会将她们卖到风月场所,从事特殊的服务工作,这才是苦海无边的最惨结局。

写在最后

所以说瘦马交易现象就是一部封建女性血泪史,是封建社会的糟粕现象,它的本质就是封建社会人吃人的现象以及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

其实瘦马交易现象的根源还在于古代那些满口封建礼数、仁义道德的上流社会精英人群,他们一面满嘴仁义道德,一面却又热衷于瘦马交易这种肮脏龌龊的事情,正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如果没有古代那些上流社会精英人群的购买需求,也就不会催生出瘦马交易这种畸形产业了。

话说古代有四个读书人聚到一起,闲侃人生最向往的事。

赵生说:“有花不完的银子。”

钱生摇头:“大丈夫当出将入相。”

孙生仰天长叹:“愿骑鹤升仙。”

李生两眼放出异彩:“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赵钱孙三人一同问道:“骑鹤下扬州去干嘛?”

李生呵呵一笑:“无他,两水、两瘦耳”。

见三人不解,李生解释道:“两水”,指“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即早上喝早茶,晚上泡浴池。

“两瘦”指瘦西湖与“扬州瘦马”。瘦西湖美景名扬天下,而“瘦马”则肤若凝脂、柔若无骨,妙哉!

看来,古代人也是追求吃喝玩乐的呀!

什么是瘦马呢?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笔下的“瘦马”家喻户晓——伴着渐渐落下的余晖,这匹瘦马顶着西风在古道艰难地前行。

不过,此马非彼马也。

所谓的瘦马,亦称扬州瘦马,跟马无关,特指在明清时期十几岁的妙龄少女!

袁世凯曾经这样说过:“在乡下有个老太太,见到流落乡间的小姑娘,就豢养于家,等她们长大了,就把她们打扮起来,再卖个很好的价钱,这种小姑娘被称为瘦马。”

这下知道瘦马是怎么回事了吧——瘦马者,即窈窈弱态的女子也。明代《五杂俎·人部四》:

“﹝维扬 女子多美丽…… 扬 人习以此为奇货,市贩各处童女,加意装束,教以书、算、琴、棋之属,以徼厚直,谓之‘瘦马’。”

扬州及两淮间富豪一度摒弃丰腴之俗,视瘦弱为雅。比如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觉得丰满圆润的薛宝钗过于庸俗,弱不禁风的林姑娘才符合审美观。

从明代起,扬州盐商垄断了全国的盐运业,腰缠万贯、富甲天下,因此“扬州瘦马”最为盛行。

有需求就有市场。为了满足豪商巨富们的审美观,进而赚钱,于是就出现了一个特殊行业,即专门买卖、教养幼女的牙婆,也就是袁世凯所称的“在乡下有个老太太”。

这些人看准商机,先从贫寒人家花二十两左右的银子,买来幼齿且丽质天生的瘦弱女孩,放在家里养着。

谁会舍得卖自己的亲生女儿呀?

生活在现在的人可不知古代人的艰难,别说卖孩子,古代生下来的孩子被活埋的都比比皆是。

古代没有避孕措施,夫妻生孩子频繁,生了养不起就抛弃。当年苏东坡在南方就遇到过不少“生子不举”之事,把亲生儿女活活埋掉,并出面制止。到了南宋时期,农村和城市女人怀孕后都可以向官府申请4000文铜钱,怀孕满5个月,还一律免除丈夫一年的“杂差役”,这样才逐渐杜绝了活埋子女现象。

卖给别人,总比活埋强多了吧?更何况,很多人家想卖,牙婆子还得挑三拣四呢!

当然,光有形体瘦弱还不够,瘦马的举止投足,一颦一笑,都必须严格符合豪商巨富们的审美趣味。

牙婆通常从买来开始,就教她书、算、琴、棋等,让一个乡下小丫头逐渐变成个小才女。然后教她日常举止,走路要轻快,不可发出响声。眼神要学会含情脉脉,勾人魂魄……

这样养出来的瘦马,卖得快,价钱也好,当时扬州城里,有数百人如同牲口贩子一样,做着瘦马买卖。这些人中,有牙婆,还有本来是专门牲口贸易的中间商,他们做牲口赚不了钱,就来做瘦马生意。

这种瘦马买卖,行情看好,利润颇丰,商人逐利,自然蜂拥而来。

如果哪位有钱人要买瘦马的消息一经传出,这些牙婆便会蜂拥而至,围着买主死缠烂打。

谈好了价钱,就进入购买环节。

写下那首著名的《湖心亭看雪》的“痴相公”张岱,曾经对此有详细的描述:

瘦马的买卖过程很复杂。买主先坐到那里,进上杯香茶,牙婆扶瘦马出来,喊:“姑娘拜客。”

姑娘弱不禁风,开始施礼。

再喊:“姑娘往上走。”“姑娘转身。”

审查完姑娘的行为举止,开始进一步看她的手足、肌肤等,尤其是三寸金莲,是必不可少的。

富豪买回家干嘛使?当然不会当丫鬟使用,更不可能娶回家当夫人,一般都是买回去当小妾。瘦马运气好的,摊上个好人家,可以享尽富贵;运气不好的,到了大户人家被正妻打骂很正常,甚至还有被打死的。

瘦马养大了没人买怎么办?牙婆当然不会干赔本买卖,会将她们卖到妓院,在烟花柳巷卖身。明清时期的秦淮河畔,扬州一带歌妓大多是“瘦马”出身。

扬州瘦马,就是一本旧社会女子的血泪史。

那些买到小姑娘并培养成瘦马的牙婆,从中能赚多少钱呢?

这得看“瘦马”的品色,还得看买主的实力。

一等瘦马,能卖一千五百两以上的银子。遇见出手阔绰的,几千两都有可能。

二等瘦马,能卖五百到一千两银子。

而从购买到培养长大,一个小姑娘至多花去百两银子,这其中的利润之高实在惊人。牙婆子一辈子能成一笔买卖,就够她一生开销了。

扬州及两淮一带之所以形成了那么多的瘦马市场,一是富豪多集中在这一带,但是更主要的原因还是这些牙婆大肆进行炒作,到处游说那些富豪,逐步把市场越做越大。

扬州瘦马到了所谓的“康乾盛世”,走到了巅峰。当时人口暴增,人均耕地也就急剧减少,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沦为“流民”。为了糊口,大批贫民不得不卖儿卖女,无数贫民家的女子,就这样成了“扬州瘦马”。

当然,乾隆屡下江南驻跸扬州,也刺激了瘦马市场的“繁荣”,令更多的人趋之若鹜。

前些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姑娘发了这样的帖子:

“愿做扬州瘦马,陪你走遍天涯。”

我想说:姑娘,赶紧醒醒吧,做“瘦马”既不浪漫,也不现实!

感谢阅读,文中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分享或转载请并注明出处:https://news.teshi168.com/hot/4856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